太極拳疏經通絡調整臟腑 | 養生知識網


 

A-A+

太極拳疏經通絡調整臟腑

2019年11月18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太極拳是一種什麼樣的功法?練習太極拳有什麼好處呢?炎熱的夏天,稍微做點運動就會讓我們大汗淋漓。這個時候太極拳似乎更加的適合我們用來健身。

勤練太極拳 利於通經活絡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突然、強烈的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的七情刺激,從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週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滋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提高抗禦邪和自我修復能力。再者,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三百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整虛實,加強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

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須做到“放鬆”,“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週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練拳不可閉氣、使力,總以放鬆、沉氣為主。在練拳時要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由於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祛強身的健身功效。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的循環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

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壯。體育專家認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使人體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幫助心臟工作,即減輕了心臟負擔,又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由於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人利於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可防治血壓高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先從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現上盛下衰的諸種疾病

美國醫學界己把老年由於跌跤而死亡的現象逐年升級的問題,列為導致死亡的第三大敵人,政府撥款支持關於太極拳可防治跌跤現象的科研項目。太極拳近兩三年在美國發展特別快,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症狀。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並無病容。然而,由於氣血虛虧,腿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後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燒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

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最基本的環節。腰脊和腿部[FS:PAGE]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症。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鬆,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鬆,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於心態平衡。所以,針對當今生活方式,練習一種或幾種太極拳和太極拳器械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太極拳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說的太極拳,是指打拳盤架子而言,不涉及技擊。

太極拳是“太極”的一種派生事物,不等於是“太極”。太極拳的動靜,只是“太極”動靜的一種,不是“太極”的其他動靜或全部。

太極拳是有形有質,是形質相成的體育運動項目。所以太極拳的傳授不能只講形,不講質。既要講形又講質,做到形質兼備。這個問題要從歷史上對太極拳最早立論概括說起。

太極拳宗師王宗岳在其《太極拳論》開篇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這段話有多層含義。其中“動之則開,靜之則合”,是太極拳最早最高的精闢概括,對這兩句話要辯證地理解。

太極拳的本質

對“動之則開,靜之則合”,辯證地理解,即動與靜,開與合及其變化,都是對立統一的。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是平衡統一的。開合體現動靜,“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平衡統一。而動靜的實體,“動是實”,“靜是虛”,也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實虛平衡統一(以下對動靜,實虛,開合,皆要如此理解)。只有虛實的動靜才能平衡統一,統一的虛實互相轉化,才能互相銜接,多次循環往復,成為一套太極拳過程。先輩拳家說:“實虛開合是為拳經”,“經是經入不變的”。按《矛盾論》的觀點,“虛實開合”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有共同點事物的“特殊點”,即“特殊本質”。太極拳是“太極”的派生事物,不等於太極。太極拳的“動靜”是“太極”動靜的一種,不是“太極”動靜的全部。解讀演繹太極拳時,不要忘記太極拳的這個“特殊本質”。

太極拳的動法

“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神經感覺和想像),緩慢均勻,節節貫串,“意動形隨”,即是太極拳的動法。這動法,是動靜開合及其變化,和“動之則開”,“靜之則合”,成為一套太極拳的決定性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沒有太極拳。

太極拳形質是相成的

“動之則開”與“靜之則合”,互相銜接(動與靜銜接,開與合銜接),多次循環往復過程中,開合成為“掤捋擠按,采捺肘靠,進退顧盼定”等一套太極拳開合兩種姿勢動作。這就是太極拳形質相成的過程。具體過程如下,動靜開合是以“腰脊為主宰”。1“用意不用力”,由腰脊內部動起,意氣鼓蕩,向外動去,緩慢均勻,節節貫串,“意動形隨”,動到週身和四肢末梢,是開。上肢則弧形分展開或伸展。同時下肢進步、退步,或一腳揚起,皆是開的“定勢”。24式拳的起勢,野馬分鬃,掤捋擠按中的掤按等皆是開的“定勢”。“定勢”之間,則是合、開或再開、合等動作。這是“動之則開”成為開的姿勢動作過程。這動是由內到外,由裡及表,週身上下左右,皆動、皆開、皆實。以掌指為例,即掌指微微舒平,不硬不僵,即是實,“實中有虛”,週身如此。2“用意不用力”,由週身和四肢末梢靜起(靜中有動,靜也動),意氣松沉,緩慢均勻,節節貫串,“意動形隨”,靜回到腰脊內部,是合。上肢則弧形由外向內回合,同時下肢收腳,跟步,揚起的腳下落,皆是合的“定勢”。24式拳中的手揮琵琶,雙峰貫耳,掤捋擠按中的捋擠等,皆是合的“定勢”。“定勢”之間。則是開、合或再合、開等動作。這是“靜之則合”,成為合的姿勢動作過程。這靜是由外到內,由表及裡,週身上下左右,皆靜、皆合、皆虛,以指掌為例,指掌稍稍鬆屈,不軟不懈,即是虛,“虛中有實,週身如此”。“動之則開”與“靜之則合”,就是這樣組成太極拳的,24式、88式等太極拳,都是如此,只是過程長短,開合姿勢動作多少不同而已。

太極拳是動靜平衡統一的

太極拳的動靜,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平衡統一。開合體現動靜,是“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平衡統一(實虛也是如此)。掤捋擠按等全部姿勢動作,皆是開合組成,勢勢皆是“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合平衡統一,勢勢體現“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平衡統一。這動靜平衡統一遂成為太極拳規律。這規律貫穿在太極拳過程的始終,直至一套拳的結束。規律,是實踐的準則,懂規律則知所以,姿勢動作的正誤優劣,知所適從,規範到位。質行兼備,才能收太極拳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不老春”應有的神奇功效。學練太極拳做到形質相成,動靜平衡統一,則升堂入室,進入太極拳殿堂矣。

“松”是打好太極拳關鍵

太極拳是最適合中老年健身養生的運動,‘太極天天走,活到九十九’,它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健康快樂。任何拳術,任何運動都比不上太極拳。因為太極拳中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道理存在。這個道理就是松,就是要學會放下。

提這個“松”字,我學太極拳數十年了,到了近年才悟到其中道理。我老師楊澄甫先生一天到晚坐在那兒,不發一言,你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他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我甚至連耳朵都灌滿了。他還講了一句話,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我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現在想起來,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才能松得乾淨呢?我們去佛殿,常會看到彌勒佛,很大一個肚子,笑笑的,拿著一個布袋,上頭題著:坐也布袋,行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人不但自己是個布袋,甚至於一切———兒女妻子,功名利祿無一不是布袋,都要統統放下,這樣才得自在。

練太極拳難,難就難在自己有意識擋住,障礙了自己,不能進步,這確實是太極拳最難過的關頭。因此,在練拳時,連自己的意識也要放空,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放鬆,也才能漸入佳境。

結語: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小編覺得已經不用再強調了。當你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只要做到真正的放鬆,那麼你就真的掌握了太極拳的真諦!

 

 

 

標籤:【太極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