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性寒 清熱解毒利尿通便
養生導讀:荸薺,俗稱馬蹄,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症,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於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近年研究發現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荸薺的功效作用
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
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秀,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
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荸薺的藥用價值
荸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痢疾、小兒麻痺、便秘等疾病;荸薺含有一種抗菌成分,對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症有防治作用。
《食療本草》:“荸薺,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黃。若先有冷氣,不可食,令人腹脹氣滿。小兒秋食,臍下當痛。”
《羅氏會約醫鏡》:“荸薺益氣安中,開胃消食,除熱生津,止痢消渴,治黃疸,療下血,解毀銅。”
預防急性傳染病、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尿通便祛痰、消食除脹,調理痔瘡或痢疾便血、婦女崩漏、陰虛肺燥、痰熱咳嗽、咽喉不利、痞塊積聚、目赤障翳、輔助退燒等功效。此外,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於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本草綱目》認為,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痺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腸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治誤吞銅物,主血痢下血,血崩,避蠱毒”,荸薺“甘微寒、無毒”。荸薺不僅是佳蔬美果,而且還是一味天然中藥。
荸薺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症。荸薺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應用於肺熱咳嗽,痰濃難咳。荸薺汁1杯,川貝1.5克(研成粉),拌勻服,每天2~3次。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
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