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症狀與治療 | 養生知識網

 

A-A+

月經不調症狀與治療

2021年12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月經失調也稱月經不調,婦科常見。表現為月經週期或出血量的異常,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

1.月經過多

月經週期規則,月經量明顯增多,盆腔檢查除外器質性病變基礎體溫雙相者,稱為月經過多月經過多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與正常月經婦女的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和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PGS)系列產物比例失調有關。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的PGE2與PGF2o及PGI2和TXA2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中,前二者主要調節子宮肌肉的張力和收縮功能,後二者主要調節血管的舒縮、血小板聚集和抗聚集功能,當其平衡失調都可影響血管舒縮、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等,導致月經期出血過多。本病還同時出現纖溶酶增加,以致纖維蛋白裂解產物(FDP)增多,纖維蛋白沉積受阻,抑制了內膜血管的閉合及凝血過程,導致月經期出血過多。月經過多亦可發生於產後、人流後,置環後,扎管術後,一般屬功能性,也可繼發於器質性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等,它們除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子宮肌收縮不良原因外,尚不能排除前列腺素(PGS)及纖溶系統失調的原因。

診斷方面除基礎體溫測量、病史、婦科檢查以外,還有診斷性刮宮提示宮腔正常大小,宮壁光整,病理組織檢查子宮內膜呈分泌期反應,陰道脫落細胞塗片中成熟指數、伊紅指數、宮頸評分及血雌、孕激素水平均可在正常範圍,且有週期性變化。

本病治療,除注意休息,增加營養外,一般都用凝血及止血劑,或用激素治療,嚴重時則需刮宮止血,但止血效果並不滿意, 而且激素治療抑制排卵, 停藥後易於復發。目前有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治療,可降低月經量30-40%,但作用較短暫,副作用多,停藥後也易復發。

月經過多在中醫文獻上稱“經水過多”、“經血過多”,始見於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有月水來過多”的記載,到清代《傅青主女科》則有“經水過多”的專條論述,其病因病機主要有三:(1)氣虛體弱,經行之際,氣隨血洩,氣虛則統攝無權,不能攝血固沖;(2)陰虛內熱或感受邪熱,或七情過極,五志化火,導致血分蘊熱,熱灼絡脈,血熱妄行,沖任不固;(3)瘀血停留,積於沖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瘀滯積久化熱,熱迫沖任,經血妄行。臨床上可以單一或復合因素致病,治療以益氣攝血、清熱固經、祛瘀止血為主,病久血去陰傷、氣耗,或積瘀化熱,產生虛實夾雜, 寒熱錯綜的病機當詳細審辨,隨證而治。

2.月經過少

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者,稱為“月經過少”。亦稱“經水澀少”。

月經過少,有虛有實。虛者或因化源不足血海虧虛;或因精血衰少,血海不盈。實者多由瘀血內停;或痰濕陰滯,經脈變阻,血不暢行。

1.血虛 素體血虛,或大病久病傷血,營血虧虛;或飲食勞倦,思慮傷脾,脾虛化源不足,均使血海不充而致經量減少。

2.腎虛 稟賦素弱,或少年腎氣未充,或多產(含人工流產、屢孕屢墮)房勞傷腎,以致腎氣不足,精血不充,血海不盈因而經量過少。

3.血瘀 感受寒邪,寒客胞宮,血為寒凝;或氣滯血瘀,阻滯胞脈,均使血行不暢,故月經量少

4.痰濕 素多痰濕,或脾失健運,濕聚成痰,痰阻經脈,血不暢行,致經量減少。

診斷: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很少,甚或點滴即淨,為本病的診斷特點。如屬已婚育齡婦女應注意因服避孕藥而致的月經過少。早孕而有胎漏者,常易與月經量少混淆而被忽視,當注意鑒別。

治法重在濡養精血,以本病虛多實少,即使是瘀滯亦多屬氣血有傷,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傷氣血,使經血難復。月經過少,常伴後期,並可發展為閉經,應積極治療。

3.月經提前

月經先前是指月經週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兩潮。其屬月經不調病的一種,臨床以經期提前為其特徵。

4.月經延後

月經後期是室月經週期退後起七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至者。亦稱“經期錯後”。其屬月經不調的一種,臨床以經期後錯為特徵。

5.月經先後無定期

月經先後無定期是指月經時或提前,時或延後七天以上者。由稱“經亂”。臨床上以月經潮無定時為其特徵。

[臨床療效]採用純中藥治療月經不調986例(月經先前121例,月經延後196例,月經過少98例,月經過多213例,月經先後無定期148例,經期延長210例),痊癒977例,顯效9例。
 

標籤:【月經不調】【症狀】【治療】【月經】【過多】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