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副作用 | 養生知識網

 

A-A+

蒲公英的副作用

2021年04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蒲公英的副作用,蒲公英是一種草本植物,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那麼食用蒲公英會有副作用嗎?下面一起來看看 蒲公英的副作用。

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治熱毒、癰腫、瘡瘍、內癰、目赤腫痛、濕熱、黃疸、小便淋瀝澀痛、疔瘡腫毒,乳癰,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

蒲公英的副作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洩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藥不對證

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程多較長,人體質虛弱。筆者曾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慾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灶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產生不良反應。

3、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熬的中藥、蒲公英泡酒後,有些個別的會出現一些麻疹或全身瘙癢等症狀,這就是蒲公英的過敏現象。偶爾也會有人在使用蒲公英注射液後會有全身寒冷、面色慘白、嘴唇青紫等症狀,這也是過敏現象。

是藥三分毒,大家要知道任何藥物,就算是功效非常好,它都會有有毒的一面。因此在服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症下藥,遵守醫生囑托。特別是對於陽虛外寒、脾胃虛弱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蒲公英,否則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症狀。

蒲公英的副作用

蒲公英的藥用偏方

1、乳癰(即急性乳腺炎):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水煎,分3次服。若再用上方鮮品搗敷患處,效果更佳。

2、疔癤(發生於四肢、面部皮膚淺表的瘡瘍):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各30克,野菊花、紫背天葵各15克,生甘草9克,水煎,分3~4次服。連服5~10天。

3、臁瘡(即小腿慢性潰瘍):蒲公英30克,明礬末少許,共搗,以溫開水調敷患處,每日一換,以愈為度。

4、瘰疬(頸部、腋下處淋巴結結核):鮮蒲公英、鮮夏枯草各等分,搗爛如泥,調適量浙貝粉,敷患處。每日一換,愈則停用。

5、腸癰(急慢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鮮蒲公英90克,敗醬草30克,赤芍18克,水煎,分3次服。

6、肺癰(類於肺膿瘍、肺壞疽):鮮蒲公英、魚腥草、金銀花、薏苡仁各30克,水煎,分4次服,連服1周。

7、眼疾腫痛、赤脈絡目:蒲公英、白菊花各30克,車前子12克,水煎,分3次服,2~3劑即見顯效。

8、小兒腮腺炎:蒲公英、綠豆、白菜各30克,金銀花15克,水煎,分3次服。

9、熱淋:蒲公英、馬鞭草、車前草各30克,水煎,分3次服,以愈為度。

10、蜈蚣咬傷:鮮桑葉、蒲公英適量搗爛外敷,干品則用酒、醋混合調敷。

貼心提示:蒲公英的藥用偏方僅供參考,請慎用!

標籤:【蒲公英】【副作用】【養生之道】、【導讀】、【蒲公英】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