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小兒常見疾病的推拿手法 | 養生知識網


 

A-A+

5種小兒常見疾病的推拿手法

2019年10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養生導讀:小兒推拿是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下面來瞭解下小兒推拿知識。

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穴、線狀穴、面狀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對常見、多發均有較好療效,對消化道病症療傚尤佳。

由於小兒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運法、捏法、擦法、搗法、捻法、刮法、搖法、拍法。除了基本手法外,在幾百年的臨床實踐中,醫家逐步總結出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稱的操作方法,這些操作方法往往是用一種手法在一個穴位或幾個穴位上進行,故現稱“複式操作法”,如黃蜂入洞、打馬過天河、運水入土等。

小兒推拿

小兒常見疾病推拿手法

小兒疾病常見症狀為洩瀉、嘔吐、厭食、發熱、咳嗽等,可四診合參,按照中醫兒科學辨證。現以小兒洩瀉為例,試述推拿選穴。可根據病史及大便性狀初步判斷證型。

洩瀉的基本推拿處方為:推脾經、推大腸、揉臍、摩腹以調和脾胃,助運化濕;運內八卦以調中理氣,並加強其他手法;推上七節骨,揉龜尾以調中止瀉。

1、傷食瀉

證見洩瀉前有傷食病史,大便量多,氣味酸臭,常夾不消化食物殘渣,伴口臭、腹脹,多為傷食瀉。治則健脾消食,調腑止瀉。

推拿推脾經用補法,推大腸用清法。加揉板門,揉中脘,揉天樞。

2、寒濕瀉

證見大便稀薄多沫,甚如水樣,色淡臭味小,苔薄白或白膩,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症,多為寒濕瀉。治則健脾化濕,溫中止瀉。

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加推三關,揉外勞宮。

3、濕熱瀉

證見大便水樣或蛋花樣,瀉下急迫,大便臭穢,量多次頻,或夾黏液,伴發熱、煩躁口渴等症,多為濕熱瀉。治則清熱化濕,調腑止瀉。

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瀉法。加清小腸,推六腑,揉天樞。

小兒推拿

4、脾虛瀉

證見洩瀉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夾不消化食物殘渣,多於食後作瀉,伴形體消瘦、乏力等,多為脾虛瀉。治則健脾益氣,固腸止瀉。

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加推三關,捏脊,按揉足三里

5、脾腎陽虛瀉

證見洩瀉日久不愈,或五更瀉明顯,伴畏寒肢冷等陽虛表現,多為脾腎陽虛瀉。治則溫補脾腎,固腸止瀉。

推拿推脾經及推大腸均用補法。加揉二馬,補腎經。

小兒推拿禁忌

1、皮膚發生燒傷、燙傷、擦傷、裂傷及生有疥瘡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窩織炎、骨結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種惡性腫瘤、外傷、骨折、骨頭脫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小兒推拿

4、某種急性傳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結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嚴重心臟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小兒疾病的病理特點決定了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影響疾病的愈後轉歸,故推拿療法應由專業醫師執行,且必要時需配合內治法協同治療。

標籤:【小兒推拿】、【小兒推拿方法】、【推拿】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