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艾滋病「查加斯病」來襲 | 養生知識網


 

A-A+

新型艾滋病「查加斯病」來襲

2019年04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核心提示:被稱為新型“艾滋病”的“查加斯病”是一種熱帶,並非“突然來襲”,相反,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的30多年裡,受感染人數並沒有明顯增加。而人們從未聽說過這種的原因是因為它幾乎只發生在最貧窮的人身上。

 

傳播查加斯病的錐蟲標本
傳播查加斯病的錐蟲標本

彼得·豪泰茲教授
彼得·豪泰茲教授

跟大多數人一樣,習慣於起床後瀏覽新聞的美國貝勒醫學院熱帶學學院的院長彼得·豪泰茲被眼前的報道嚇了一跳——“新型艾滋病來襲!全球1000萬人感染!

彷彿在一夜間,這種叫做“新型艾滋病”的疾患成為懸在人類健康之上的一把尖刀,決定著全人類的存亡。人們突然發現,有種病“跟艾滋病有很多相似之處”,“美洲大陸上有超過800萬人感染”,“在歐洲、日本等地也陸續出現病例”……

豪泰茲知道,這些都是事實。準確地說,這些都來自他本人與同行撰寫的一篇學術論文。但讓這位文章第一作者頗為尷尬的是,這種學名為“查加斯病”的熱帶病,其實並非“突然來襲”,相反,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的30多年裡,受感染人數並沒有明顯增加。

“儘管如此,它依然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可怕之處在於它長期存在,卻不受重視,最終導致如此多人感染,甚至喪命。”豪泰茲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你從未聽說過這種病,是因為它幾乎只發生在最貧窮的人身上

在被冠以“新型艾滋病”的稱號前,查加斯病只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被忽視的熱帶病” 群體中的一個。如果不仔細翻查歷史,可能還會漏掉這個殺手曾經犯下的命案。

其中最出名的受害者,莫過於長期死因成謎的達爾文。去年春天在美國馬里蘭州舉行的一場醫學年會上,托馬斯·傑弗遜大學醫學院教授西德尼·科恩公佈了他的研究:在很有可能造成達爾文去世的3種疾病中,查加斯病是其中之一。

科恩翻閱了達爾文的日記以及所寫詩歌,發現他年輕時在南美洲旅行時,被“一種黑色無翅的蟲子”叮咬過,47年後,達爾文因為心臟衰竭去世,這種症狀很像查加斯病。

科恩由此推測,這種黑色大蟲子很可能就是攜帶病毒的錐蟲,很可能正是這種“被忽視”的查加斯病,害死了進化論之父。

可是,即便這樣的研究,當時也沒能引起人們對查加斯病的重視。直到今年5月底,豪泰茲突然發現,自己在論文裡將查加斯病比作“新型艾滋病”的說法,登上了暢銷美國的《紐約時報》——《美洲人的“新型艾滋病”:昆蟲傳播,感染肆虐》。

在接下來的近一個月裡,“新型艾滋病”成了頭條新聞裡最常提及的單詞。《紐約每日新聞》用“不可完全治癒的疾病”做標題。許多報道也指出,“現在世界上只有兩種藥可以勉強治療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男主持人則指著大屏幕上的示意圖說:“它的潛伏期能達到數十年,所以當你發現時,它已經深入心臟,無法治癒了。”

突然之間,似乎全世界都對這個陌生的疾病產生了興趣。豪泰茲驚奇地發現,連遠隔重洋的中國中央電視台,都派出記者前來採訪。

面對這些好奇的人,豪泰茲終於有機會向公眾介紹這個他研究了30多年卻鮮有人關注的課題——“被忽視的熱帶病”。

蔓延美洲的查加斯病,在1909年被發現,又名美洲錐蟲症。這種長得黑黑大大的錐蟲喜歡叮咬人的臉部,叮咬的感覺如同親吻,因此也被人們稱為“親吻蟲”。

可蟲子的這記親吻,卻很有可能是“死亡之吻”。這一吻會在人體上留下小創口,並留下寄生蟲,讓人感覺痛癢,當人用手去撓的時候,寄生蟲就會從創口進入體內,長期潛伏。

據豪泰茲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上的論文介紹:“在所有被叮咬的人中,有20%到30%會患上心臟病,或者由於侵入大腦、食管、結腸等,造成外周神經系統或消化道改變,病死率較高。”

在文中,他還比較了早期查加斯病與艾滋病的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會有很長的潛伏期,都不可能完全治癒,等等。

於是,“新型艾滋病”就成了最近美國媒體最熱門的新聞詞,也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一個主題為“你是否為查加斯病擔憂”的論壇討論裡,跟帖多達7頁,人們最常回應的一句話是:“為什麼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種病?”

“你從未聽說過這種病,是因為它幾乎只發生在最貧窮的人身上。”豪泰茲說,“我想,查加斯病應該叫做‘你從未聽說過的最嚴重的傳染病’。這種病也許不在我們周圍,卻危害著許多人。” 

死亡每天都在我們身邊,挨家挨戶敲開我們的家門

當媒體紛紛把查加斯病作為頭條新聞報道的時候,豪泰茲的“新型艾滋病說”也引起了其他專家的質疑。

“這會讓人產生誤解,彷彿這種病會像艾滋病一樣傳播,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美國國家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說。

事實上,查加斯病主要依靠錐蟲叮咬傳播,目前所知至少有40種吸血錐蟲會傳播查加斯病。此外,輸血、母嬰傳播、器官移植及實驗室意外等情況,也可能造成感染。

豪泰茲也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澄清,查加斯病不會成為SARS那樣的流行病,因為錐蟲是它的主要傳染源,它不會出現諸如呼吸道傳染的人際傳播。

“我之所以使用‘美洲的艾滋病’這樣的說法,是想說,這種病在美洲窮人中的危害,如同艾滋病在美國人中蔓延的程度。”豪泰茲說。

在他看來,這些“被忽視的熱帶病”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它們總是被排在“艾滋病、瘧疾、結核病”等重要疾病之後,籠統地列在“其他疾病”之中。

但是,這些“其他疾病”卻每時每刻都在奪走人們的性命。這種由於克氏錐蟲叮咬而感染的熱帶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18個國家,感染人數達800萬。由於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口流動頻率增加等原因,目前這一疾病正向世界各地擴散,歐洲、日本等地均發現數千個病例。

這位教授曾親自到距離美國不遠的洪都拉斯,為一個患有查加斯病的小朋友看病。可正是這短短幾個小時的車程,讓他覺得,“不僅開出了美國城市,更是開回到了500年前”。

洪都拉斯人生活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他們居住在髒兮兮的房子裡,喝著不衛生的水,在髒亂的樓房裡面,黑色大錐蟲在角落裡成群結隊地爬來爬去。

豪泰茲介紹,這種“被忽視的熱帶病”最大的病根倒不完全是“疾病”,而是“忽視”。

“包括查加斯病在內,很多被忽視的熱帶病,都是‘窮人的疾病’。”豪泰茲說。

在豪泰茲看來,正因如此,古老的查加斯病“直到現在都沒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目前,只有兩種藥品可以治療,但它們帶有很大毒性,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而在南美洲中部的許多國家,幾乎沒有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面對前來採訪的媒體,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說:“這裡有很多這種蟲子,我也得了這種病。我不知道什麼是查加斯病,也沒有人在乎什麼是查加斯病,感覺死亡每天都在我們身邊,挨家挨戶敲開我們的家門。” 

21世紀的世界,還流傳著16世紀的疾病

“中國不必為查加斯病擔憂,因為這種病主要通過錐蟲傳染,中國並不會出現查加斯病。”豪泰茲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強調說,“但是,中國也有自己應當注意的被忽視的疾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將對查加斯病的介紹放在官方網站頭條。據寄生蟲病控制所所長周曉農介紹,我國尚無當地感染的病例報道,目前仍為非流行區,但有相類似的錐蝽媒介存在,已記錄的錐獵蝽亞科有兩種,不過尚沒有傳播人畜疾病的報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豪泰茲常常到中國農村考察熱帶病。正是在這裡,他下定決心要“徹底根除”這些疾病。

在江西農村,他曾為一家三口治療當地的熱帶病。可是,讓這個醫生感到挫敗的是,他發現即便自己能夠通過藥物治好病人,“他們很快又會回到一樣的環境中,接觸一樣的病源,再度染上一樣的病,這種來自貧窮的疾病,根本沒法徹底根治。”

這件事一直困擾著豪泰茲:“繁華的城市讓你覺得你的確生活在21世紀,但只要向城市外多走幾步,你就會發現完全不同的生活,那裡的人們不僅還在被100年前開始的查加斯病困擾,甚至還在為16世紀流傳下來的疾病苦惱著。”

為了根治這些歷史悠久的疾病,豪泰茲現在將研究重點放在疫苗上。他認為,只有通過大範圍投放疫苗,才能有效避免人們再度染上本可避免的疾病。他甚至希望,自己的疫苗可以“一劑疫苗針對多種疾病”,讓窮人不必再受到這些熱帶病的困擾。

如今,他的研究終於得到了人們的關注,但是他還是憂心忡忡:“24小時的新聞傳播讓很多消息都只是曇花一現,而轉瞬即逝消息背後的古老疾病,卻可能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世界上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正在受著被忽視的熱帶病的困擾。”

這種根除疾病的願望,大概和當年一片苦心的達爾文相當。在達爾文1835年的日記裡,他曾經詳細描寫了被蟲子叮咬的場景:“今天晚上,我經歷了值得記一筆的一次‘攻擊’。一個大個頭的黑色蟲子叮咬了我。它大約有一英吋長,身體柔軟,沒有翅膀,在我的身上爬行。叮咬前它很細長,咬過人後它因為血液變得圓鼓鼓的,在這種狀態下,它很容易就被打死了。”

也許這位進化論創始人不願意看到的現實是:這樣翔實的記載,如今放在博物館裡;在博物館外,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們,卻依然每天面對一樣的蟲子,經受著如他一樣的痛苦疾病。

標籤:【來襲】、【查加斯病】、【艾滋病】、【新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