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的中醫辨治
臨床主要表現
1.多見於青壯年,一般二十三四歲後逐漸減輕至愈。
2.損害初期為與毛囊一致的丘疹,用手擠壓時可見乳白色脂栓排出。可有部分丘疹因毛囊口脂栓氧化而變成黑色,稱為黑頭粉刺。不易排出脂栓,丘疹頂端呈灰白色或白色的稱為白頭粉刺。發病過程中還可出現炎性丘疹、膿丘疹、膿皰。
3.少數病變可成為結節或囊腫,深居於皮下,可略高出皮膚表面,色紅或暗紅,較大囊腫表面可有波動感。愈後留淺凹坑狀疤痕。
4.皮損好發於顏面,尤以前額、頰部、頦部為主,其次為胸背和肩胛問部,對稱分佈,輕重可不等。
5.常伴有面部脂溢,出油多,毛孔擴大,頭髮光澤油亮,頭皮屑多。
6.部分女性患者皮疹在月經前加重,吃刺激性、油膩、甜食等可加重皮損。
辨證分型
1.濕熱 顏面或前胸、肩背多脂處紅色丘疹,黑、白頭粉刺,皮脂溢出,伴局部疼痛,心煩,口苦口乾,便秘,舌質紅,舌苔白或薄黃,脈弦滑。
2.鬱結 皮疹多局限於面部,以紅斑、炎性丘疹為主,少量黑、白頭粉刺,皮脂溢出不明顯,或合併輕微黃褐斑,常伴經前乳脹,腰酸痛,夜寐多夢或入睡困難,多因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勞累、生活不規律而加重,舌質暗紅,舌苔薄白或薄少,脈弦細或沉弦。
治療方法
1.湯藥
(1)濕熱證: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15克,桑白皮10克,黃芩10克,野菊花10克,生地15克,苦參10克,赤芍15克,生槐花15克。
(2)鬱結證:連翹敗毒丸合丹梔逍遙丸加減。連翹10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枇杷葉1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2.中成藥 梔子金花丸3克,每日2次;內熱盛者連翹敗毒丸6克,每日2次;當歸苦參丸6克,每日2次;丹參酮膠囊2~4粒,每日3次;大黃 蟲丸6克,每日2次。
3.外用藥 顛倒散(大黃、硫黃)用綠茶水或涼開水調成糊狀每晚外敷。枇杷葉25克,生側柏25克,煎水1000毫升,放溫後洗臉15~20分鐘,每日1~2次。
4.其他療法 1蒸汽療法,可促進脂栓排出。2紫外線照射,可促進脂栓排出,促進炎症吸收。
日常養護
1.皮疹數量多,伴繼發感染、結節、囊腫性皮損時,盡早到醫院就診。
2.疹出後勿用手摳或擠壓,方法不當易繼發感染,甚則落疤。
3.避免長期使用油脂類化妝品和皮質類固醇激素。部分藥物外用後局部會出現刺激,宜從低濃度開始用。
4.發作期禁食辛辣刺激及羊肉、冷飲等,緩解期亦應注意少食該類食物及油炸、甜膩等食物。
5.皮脂溢出多者,每日宜溫水洗臉,不應超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