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三大危險因素 | 養生知識網


 

A-A+

冠心病患者的三大危險因素

2018年04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上了年紀之後,就會經常的感覺身體不舒服。很多時候也許就是我們已經生了。很多老人會感覺心絞痛,也許這就是冠心病的症狀哦!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啊!

俗話俗說冠心病

對於許多老人而言,總是逃不出冠心病的魔掌,總是感覺自己老了,體力不如從前,活動量多些就覺得胸前像有塊大石頭壓得痛。這真的是因為我們老了嗎?這是正常的人體機能退化,還是異常的理現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冠心吧。

65歲的王老爺子已經退休好幾年了,退休了便有了時間搞搞興趣愛好。以前他每天都坐公交車到頤和園去,來來回回5個小時。但是,最近幾個月,他追公交車或者在頤和園裡走得快一點,左側胸口便會有一陣陣壓痛,有時左胳膊、後背也疼,喘氣也困難。每次一疼起來,他就停下來坐在路邊休息,過3~5分鐘就緩解了。後來,他聽鄰居老李說這可能是冠心病,才到醫院看病。

其實,王老爺子的症狀就是典型的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種。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一位,其中冠心病佔絕大多數。冠心病成為困擾老年人的重要問題。

冠心病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知道,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中絕大多數屬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也就是說其本質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流灌注。心臟則是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泵,供給人體各臟器及四肢血液,保證正常人體的新陳代謝及各機能活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冠狀動脈壁內附著粥樣脂質斑塊,這必然導致了管腔的狹窄和心臟的供血不足。那麼脂質斑塊是如何形成的?水管用久了會生銹,血管也是同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冠狀動脈脂質斑塊逐漸形成,20歲時,冠狀動脈內膜已有脂質條紋形成。目前的研究顯示,脂質斑塊的形成不一定完全是一個隨著年齡進展的病變,但年齡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男性55歲以後和女性絕經以后冠心病的患病率相比於其他人群有顯著的升高。高脂血症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其他危險因素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缺乏體力活動等。

心臟供血不足的後果

有人恰當的比喻道:冠狀動脈如同水渠,心臟如同莊稼,水渠堵了,莊稼就要被旱死了。

供血不足導致了心肌、心臟瓣膜、心臟傳導系統等多方面的機構與機能受損。

心肌缺血、損傷或者壞死,直接表現為心前區壓搾樣疼痛,可放射至左側肩背、上肢的內側或下頜、牙等部位,有時症狀不典型,可表現為憋悶感,也可出現位於上腹部、全胸部或僅有背部、下頜等部位的不適。其中穩定型心絞痛的胸痛一般在活動後發生,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後緩解。上文講到的王老爺子就是很典型的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冠心病的胸痛則為近1~2個月初發或發作的程度、頻率、持續時間進行性增加,或者多發生於夜間或靜息時,由於冠狀動脈痙攣所致;或者已經發生心肌梗死後1個月之內的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是此病最嚴重的後果,心肌細胞發生壞死,表現為疼痛持續時間延長,可持續半個小時以上。另外,由於心肌缺血導致心臟泵血的功能受到影響,靜脈血不能回流到心臟,而動脈則處於缺血的狀態;肺靜脈淤血時,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增加:胃腸道供血不足也會發生腹脹、便秘等功能的異常;脈搏可能減弱,皮膚由於血流的減少溫度會降低;腎臟血流不足時會發生腎功能不全,出現少尿等症狀;腦供血不足則會發生暈厥;嚴重動脈缺血導致休克。另外,若心臟的缺血得不到改善,心肌也會發生一些適應性的變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心臟傳導系統缺血可導致心律失常,比如房室傳導阻滯、房顫等,甚至某些可導致猝死的心律失常。心臟如同一幢房子,心房、心室都是小房間,冠狀動脈是水管,心臟傳導系統是電路。電路出了問題,黑暗中的心臟就亂了秩序,難以有效地完成泵血的任務。

其他血管有問題嗎

回答是肯定的。機體在代謝紊亂的狀態下,冠狀動脈形成了脂質斑塊,其他動脈當然也不可避免。頸動脈斑塊形成時可出現腦供血不足的表現,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顱內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血栓形成: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腎功能不全及腎動脈性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則導致間歇性跛行。這些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等危症。

冠心病患者三大危險因素

冠心病患者三大危險因素,更年期冠心病是指與更年期特點有關的冠心病,其發病原因與更年期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因為雌激素可以促進膽固醇的降解與排泄,促進血漿及大動脈壁中的膽固醇向肝臟轉移,進而被降解後清除,從而減少冠心病的發生。若缺少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則會使膽固醇升高,即通常所說的血脂升高,易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第一:年齡與性別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見,49歲以後進展較快,男多於女,而女性在絕經期之後患病率明顯上升。

第二:職業因素

從事體力活動少的腦力勞動者,尤其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工作者易患冠心病。

第三:飲食與高脂血症

已公認高飽和脂肪、高熱量、高糖、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鹽膳食,血漿中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載脂蛋白A(APOA)降低和載脂蛋白B(APoB)的增高等,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冠心病術後切莫隨意停藥

曾經有一位山東的患者,5年前因心絞痛頻發而接受了介入治療,但是,術後不到1年,患者又出現心絞痛症狀。經過冠脈造影複查,確定支架內出現了血栓,外科醫生為她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搭了3根橋。出院時,醫生告訴她幾年內不會再有問題,並沒有叮囑她要堅持服用冠心病藥物。兩年後,患者再一次出現了胸悶、胸痛的症狀,到醫院檢查發現血脂很高,經冠脈造影複查顯示,橋血管中有兩支已經閉塞了。於是,內科醫生又為她做了支架。又一年過去了,當她因為心絞痛症狀再次回到醫院時,醫生也感到很棘手。於是,患者來到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尋求治療。

患者入院後,醫生對她的血壓、血脂和血糖情況做了詳細的評估,結果發現她的血壓控制並不好,血脂也很高,於是對她的藥物治療做了調整,把降脂藥加到了足量,嚴格控制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兩周後,患者的心絞痛症狀消失了。

其實,介入治療和搭橋手術只是解決冠脈病變的局部問題,而藥物治療才能全面干預冠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是治療冠心病的根本。作為一名心血管病醫生,要與患者充分溝通和交流,讓患者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及長期治療的重要性。同時,還要鼓勵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強化藥物治療,預防冠心病的發作,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心源性事件。

冠心病病情複雜,每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何選擇藥物治療,要由有經驗的醫生來決定。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藥物可以緩解心絞痛發作時的症狀,還可以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止血栓的形成,有促進心臟血管再通和側支循環建立等作用,可預防、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和心肌梗死的發生或意外的突然死亡。

冠心病為慢性病,只有堅持長期藥物治療才能獲得最大益處。凡經明確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均應至少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甚至終生連續服藥治療,自行中斷服藥是不科學的。

那麼,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主要的有哪些呢?

1.硝酸酯類藥物: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擴張靜脈及外周動脈血管及冠狀動脈,從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臟側支循環血流,使心絞痛得到緩解。但是,硝酸酯類藥物持續使用可發生耐藥性。

2.抗栓(凝)藥物: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相互促進的兩個主要環節,因此抗栓治療主要針對兩個環節,分別稱為抗凝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

3.β—阻滯劑:由於β受體阻滯劑能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低心肌收縮力,從而降低患者的氧耗量,減少因用力或激動引起的症狀性及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作,提高患者運動耐量。β受體阻滯劑是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首選用藥。

4.鈣離子拮抗劑:其作用為抑制或減少冠脈痙攣,抑制心肌收縮,擴張外周阻力血管及冠狀動脈,降低心肌氧耗及增加冠脈血流,某些鈣拮抗劑還能減慢心率。可用於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和冠脈痙攣引起的心絞痛。

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此類藥物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能夠減輕冠狀動脈內皮損傷,具有抗炎作用,促進血管擴張、抗血栓、抗凝集等效用。

6.調脂治療:調脂治療是指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這三個指標進行調節,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從而穩定冠狀動脈病變處脂質斑塊,防止其破裂及斑塊繼續增大,甚至使脂質斑塊消減。

7.中成藥:其作用在於活血化淤、芳香溫通、宣痺通陽、滋陰理氣。該類藥有腦心通、冠心蘇合丸、活血通脈片、復方丹參片等。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如果你也偶爾有心絞痛等症狀就要小心了,現在冠心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在逐漸的年輕化。感到心臟經常不舒服的人,一定要到醫院去看看哦!

 

 

 

標籤:【冠心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