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也要講究補和瀉 | 養生知識網


 

A-A+

針灸也要講究補和瀉

2018年03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補或瀉,是中醫學施治的原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為,補或瀉只是藥物治療的法則,其實,藥物與針灸採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施治原則是一致的。針灸時施用補瀉手法的準則,必須建立在明確的辨證施治前提下,離開這個準則而抽像地談補瀉,是不現實的。

針灸是一種治療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癒方向轉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目的,還必須通過臟腑的氣化功能(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補瀉手法,除了根據不同情、體質、年齡、情志、氣候、環境等因素外,還要密切注意補虛瀉實的原則和當前的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踐證明,補或瀉刺法過之(過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導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惡化,這樣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

針灸是通過針刺的手法來達到補虛瀉實目的的。《靈樞·九針十二原》說:“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瀉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和總結出了不少的針刺補瀉手法。

補法用於各種虛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後;提插時先淺後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進針慢,出針快;針尖隨經脈循行方向,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出針後按閉針孔。這些都是對患者進行補法針刺時需要注意的。

瀉法適用於各種實證。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提插時先深後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進針快而出針要慢;針尖應迎著經脈循行方向,逆經而刺;患者呼氣時出針,吸氣時進針;出針時不必按閉針孔,還可以搖大針孔。這些操作手法對實證患者有著很好的療效。

還有兩種特殊的複式補瀉方法--燒天火和透心涼,因為操作比較複雜而臨床應用較少。

另外,對於虛實不太顯著或虛實兼有的病證,臨床上多採用平補平瀉,針灸得氣後施用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療,操作者必須細緻觀察客觀指征,以療效為主要依據。正如《靈樞·小針解第三》指出:“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言補者必若有所得也,瀉則恍然若有所失也。”

標籤:【瀉】、【補】【講究】、【針灸】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