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隔姜灸」的含義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術語「隔姜灸」的含義

2018年04月19日 中醫術語 暫無評論 閱讀 63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術語隔姜灸”的含義。中醫裡面有一種灸法叫“隔姜灸”,那麼什麼是“隔姜灸”?中醫術語“隔姜灸”的含義,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

中醫術語“隔姜灸”的含義

隔姜灸就是用薑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通過艾和生薑在施灸時所產生的雙重溫熱效果,經過經絡穴位,對全身功能進行調整,促進氣血的運行,提高機體抗祛邪的能力。這是隔姜灸療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預防保健的關鍵。

本療法最早記錄於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由於療法簡便,易於掌握,一般不會引起燙傷,故舒適無痛苦,可以根據情反覆施灸,所以隔姜灸已是臨床常用的間接療法之一。

適應症

隔姜灸療的方法應用很廣,多用於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洩瀉、風寒濕痺和外感表證等。如胃(尤其是虛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薑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於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於薑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鐘,每日兩次。

操作方法

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稜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壯,以皮膚局部潮紅不起皰為度。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隔姜灸

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姜。

2、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皰,須注意防止感染。

適宜人群

女士痛經,月經紊亂,內分泌失調,盆腔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體寒,手腳涼,粉刺。

男士前列腺炎,腎虛陽痿,性功能保健

各類人群胃病,胃痛,胃脹,腹瀉,便秘。

寒濕,腎虛引起的腰酸痛等。

使用頻率

治療疾病期間,一周2次;日常溫養陽氣保健每週1次即可。

知道了什麼是隔姜灸,在施灸過程中,若被灸者感覺灼熱不可忍受時可將薑片向上提起,或緩慢移動薑片。

以上就是一些隔姜灸的知識,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知識,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針灸】、【艾灸】、【隔姜灸】、【隔姜灸療法】、【姜灸】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