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 | 養生知識網


 

A-A+

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

2018年04月09日 中醫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李時珍,中國古代醫藥學家,其著作的《本草綱目》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下面一起來看看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

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生於世醫之家。祖父為鈴醫。父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當地名醫,曾封太醫院吏目,著有《四診發明》、《奇經八脈考》、《蘄艾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兄名果珍。李時珍14歲中秀才,三次赴武昌鄉試未中,遂專志於醫。李時珍博學多藝,鄉試失利後,從理學家顧日巖處學過經學。上自經典,下及子史百家,靡不閱覽,對理學有很深造詣。李時珍承家學,閱讀醫書,教授生徒,為貧民治,多不取值。1548年,治癒富顧王朱厚之子,被聘為楚王府奉祠,掌管良醫所,被薦為太醫院判。

1552年,李時珍開始搜集材料,為編著《本草綱目》作準備。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以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為藍本,集唐、宋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藥藉之不足、繼承我國本草研究的傳統,獨闢蹊徑,把本草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達到一個新水平。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改善了古代科學方法,積累了科學研究的新經驗。李時珍成功地運用了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批判繼承和歷史考證方法。

觀察和試驗是本草藥研究的基本方法。李時珍對藥物採用親自採集、仔細觀察,以得其真的方法,獲得很大成功。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分類使藥物研究體系化,關鍵還是如何確立分類的標準。李時珍打破本草學沿用已久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類法,使分類體系更為科學化。

明代名醫李時珍的故事

1578年,《本草綱目》撰成。1580年,李時珍赴太倉訪王世貞求序。李時珍歿後,方得刊行。書印行後,節譯成全譯成日、朝、拉丁、德、英、法、俄諸種文字,流行全世界。英·李約瑟說:“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瀕湖脈學》1卷,撰於1564年。李時珍強調四診合參,反對單以脈診決。至於論脈,將24脈分為七表、八里、九道,把浮、大、數、動、滑劃為陽,沉、短、澀、弱、微劃為陰。

奇經八脈考》,約撰於1577年,1卷。本書考證歷代文獻,對奇經循行和主,詳加說明,且附已見。

李時珍臨證,推崇張元素,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治療時,或化裁古方,或自組新方,或用民間單驗方,多有良效。

李時珍提出命門在兩腎之間,為趙獻可所發揮;指出“腦為元神之府”,肯定腦為全身中樞的功能。尚著有《命門考》、《集簡方》、《白花蛇傳》、《脈訣考證》等,已佚。《綱目》一書,乃父乃子及弟子龐鹿門均參與編寫,次子建元為書繪圖,可謂以李時珍為主的集體著作。

標籤:【李時珍的故事】、【有關李時珍的故事】、【李時珍的事跡】、【李時珍是怎樣一個人】、【李時珍的簡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