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皮膚瘙癢為何出現在妊娠期
養生導讀:很多孕婦從孕中期開始就出現皮膚的瘙癢,嚴重時會出現皮膚、鞏膜發黃,影響孕婦的休息,分娩後瘙癢的症狀會逐漸消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是一種妊娠期內出現的黃疽,其中有40%是由於病毒性肝炎引起,20%由於妊娠期肝內膽汁鬱積引起。
在妊娠期,大量雌激素可損害肝臟的排泄能力而導致肝內膽汁鬱積。其臨床特點有:1、可有或無病毒性肝炎的前驅症狀,如低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及肝區疼痛。
2、在妊娠後期出現皮膚瘙癢,瘙癢後1—2周即出現全身黃疽,但一般情況良好。分娩後瘙癢及黃疽逐漸消除。但再次妊娠後上述表現又可出現。因此,稱妊娠期復發性肝內膽汁鬱積症。
3、實驗室檢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增高,血清膽紅素中度增高。
本病母子預後良好。新生兒一般不發生黃疽。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應用利膽醇治療瘙癢症,補給脂溶性維生素。消炎利膽片和舒喘靈等。
標籤:【皮膚瘙癢】、【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