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經驗不可信!育兒常見的11個誤區 | 養生知識網

 

A-A+

老人經驗不可信!育兒常見的11個誤區

2021年01月01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養生之道網養孩子時,很多人都偏信傳統經驗,但是愚蠢的傳統經驗會害死孩子的,那麼育兒常見誤區有哪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育兒常見誤區有哪些,看看吧。

養孩子時,很多人都偏信傳統經驗,但是愚蠢的傳統經驗會害死孩子的!什麼發燒了要捂害得孩子驚厥,嬰兒要綁腿才會讓腿變直,冬天不給孩子洗澡弄得孩子渾身都是皮屑,幾個月就開始把尿不管孩子括約肌有否發育好,過早添輔食造成孩子過敏,吃不下硬喂結果孩子消化不良…

1、防側睡枕

兒童防側睡枕在過去的15年內已導致了至少13名嬰兒死亡。所以養生之道建議大家不要使用保持嬰兒特定睡姿(防扁頭等)的“防側睡枕”。

此類睡姿定位器的賣點本是保持孩子平臥,防止側翻後俯臥而窒息及猝死,可現實情況是側臥沒防著,孩子無意中趴下更麻煩。嬰兒最好還是去枕平臥,越簡單越好,畫蛇添足犯不著。

2、游泳脖圈

小寶寶脖子很軟,套脖圈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頸椎。脖圈是塑料的,臨床有見寶寶對脖圈過敏或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炎的。脖圈容易壓迫氣管,最最危險的是,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到,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重者甚至休克!

對寶寶來說,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著,用一側前臂拖著嬰兒的臀部。另一隻手扶住嬰兒的背部,貼緊大人身體下水。在水中,可以試試只拖著寶寶的臀部,或者雙手抱住腋下,盡量讓寶寶感受玩水的快樂。

3、牛初乳

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較困難,質量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而且牛初乳裡雌激素過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謝,會留在身體裡促進性腺發育,導致孩子性早熟。

4、兒童醬油

市面上兒童醬油營養成分表上能代表鹽含量的鈉含量與普通醬油鈉含量相當,部分兒童醬油鈉含量甚至超過普通醬油。加加、金冠園、海天等品牌的兒童醬油均為含食品添加劑的配製醬油,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香精一個不少。

對1至3歲的兒童而言,飲食中醬油的添加量應控制在1克以內。因為嬰幼兒及兒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於此時孩子的發育尚未完全,臟器很嬌弱,而鹽中的鈉會造成腎臟負擔。與此同時,嬰幼兒的味覺也正處於發育過程中,對外來調味品的刺激比較敏感,加醬油、鹽等調味品易造成嬰兒挑食、厭食。

5、學步帶、學步車

走路是自然發育過程,不應過早人為干預,用學步帶等牽著孩子走路對下肢關節發育不利。孩子長期坐學步車,他沒有經受爬的訓練,很容易以後引發他的感覺失調。

孩子坐學步車以後,他全身的重量,壓在了下邊,雖然他坐著,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壓在兩個雙腳上,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在坐學步車的時候,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期下來後,一個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習慣。學步車甚至會對嬰兒造成傷害和死亡事故。

6、1歲以內寶寶食用蜂蜜

不推薦給一歲以上小朋友喝蜂蜜水。除了奶,白水是小朋友和成人的唯一推薦飲料。建議甜飲料只是一歲以上偶爾嘗嘗口味。

嬰兒肉毒中毒極少發生在1歲以上,因其腸道內的天然微生物群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不利這些孢子發芽。嬰兒肉毒中毒的早期徵是便秘,繼而出現睏倦、喂哺困難、肌肉普遍無力、哭聲微弱。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住院治療,但致命的情況較罕見。

7、把屎把尿

紙尿布(尿不濕、紙尿褲)影響孩子生殖器發育是不科學的說法。很多國家已用幾十年也未發現類似問題。倒是傳統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造成痔瘡的前提。

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的體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其次,幾個月大的寶寶大腦發育不成熟,吃奶後就拉,所謂“直腸子”,這時候不需定時把便。

不要給寶寶把尿,給寶寶用尿不濕就好了,寶寶慢慢會自己控制排尿的,如果老給寶寶把尿,寶寶的膀胱很難有充盈的機會,寶寶也不會有尿意,這樣的寶寶可能很難自己控制小便!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27個月。

8、蠟燭包

新生兒四肢蜷曲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不必人為地去矯正。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如果“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有不少農村冬季睡熱炕),可能會因為散熱不及時而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死亡。

打蠟燭包會限制寶寶的肢體活動,還可能影響下肢的血供。當然也不建議給孩子戴手套,因為孩子的髖關節發育還不完全成熟,因此很容易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或者脫位,孩子的四肢應該可以自由活動。

9、開襠褲

青春期前尤其嬰幼兒女孩是外陰陰道炎相對高危人群,因為陰道和肛門很近,缺乏保護作用的陰毛、陰唇脂肪墊,且缺乏雌激素保護作用。女童最好減少穿開襠褲,紙尿褲勤更換,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緊身褲,保護好小PP。

10、嚼食喂孩子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幼年時較高,與餵養方式不當密切相關。往往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大人傳給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過的碗等食具給孩子用,沒有分歹造成家人混吃同盤菜等。不健康的餵養方式遺害無窮。孩子最好要用自己專用的碗和勺。

11、孩子燙傷後塗抹鹽水、醬油、牙膏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燙傷燒傷是威脅很大的一種常見傷害。溫度超過50°C時,在數秒鐘之內即可導致皮膚嚴重受損。

孩子燙傷後塗鹽水、醬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

1臨時所制鹽水不一定是生理鹽水,濃度有所偏離。並且鹽水並不能起到散熱作用。

2燙傷後也不能用醬油塗抹,首先醬油含有鹽,會使創面細胞脫水收縮,加重損傷。其次,醬油不是無菌的,如果不進一步處理,有可能引起感染。再次,醬油的黑褐色覆蓋了創面,影響了醫生對創面深度的判斷。

3塗抹牙膏則會讓熱能包裹在皮膚上繼續傷害皮膚。

孩子燙傷後正確的處理方式:“沖、脫、泡、蓋、送”。這五個步驟缺一不可,順序也不能亂。

1沖:直接用緩和、流動的自來水對準燙傷部位沖,越快越好,並堅持20分鐘以上。

2脫:邊沖邊用輕柔的動作脫燒傷者的外衣。當衣物與局部皮膚粘連在一起時,不要強行剝離,可剪掉粘連周圍沒有粘牢的衣物,而讓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樣。

3泡:用冷水浸泡創面,大概30分鐘左右。

4蓋:用無菌敷料包紮,可起到保護作用,同時敷料還可以吸收創面滲出的組織液體。冷卻後,用乾淨的紗布輕輕蓋住燙傷部位。如有水泡,不可壓破,以免引起感染。

一般開水燙傷形成的水泡是無菌的,表皮沒有破損,此時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膚是完整的,細菌不易進入,所以不易發生感染,起泡的皮膚還能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

5送:盡快送到具有救治燒傷經驗的醫院治療。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的育兒常見的11個誤區,供參考。

標籤:【育兒】、【國外與國內的育兒區別】、【育兒誤區】、【育兒常識】、【西方育兒有哪些誤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