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丹陽天星十二神針 | 養生知識網

 

A-A+

論馬丹陽天星十二神針

2022年08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0 ℃ 次

       針灸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運用針刺和艾灸依據穴位,施以適當手法,來調整經絡、臟腑、氣血,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幾千年來,針灸以其自己諸多優勢,適用症廣、療效明顯、操作簡便、經濟安全、實用性強等,為保障人民健康,治療各種疾病起了積極作用,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道教歷來就以醫藥養生聞名於世,民間歷來就有:“醫道通仙道,十道九醫之說。”因此,歷代精通醫道的道家人物“代代有之”。馬丹陽為道教北七真之一,其針灸醫技尤為精湛,享有盛譽。其著有《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又名《天星十二神針法》。天星十二穴分佈於人體十二經脈,《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云: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裡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穴……今就根據《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引為論述,逐步闡釋其十二穴醫療療效和意義。

       足三里《疾病歌》“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洩瀉,腿腫膝胚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乃本經“合”穴,裡指邑、居,有集會通達之意,三指膝下三寸,故名足三里。其功能調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主治胃痛、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洩瀉、便秘、痢疾、中風、水腫、下肢不遂、心悸、虛勞羸瘦,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之一。直刺1-2寸,可灸,針感為酸脹麻電感,可向膝、脛、足部放散。現代醫學研究,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手三里,觀察發現胃馳緩時,針刺能使其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痙攣,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椎,能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上升,能增強其免疫力,胃切除,剖宮產的針麻要穴。配、內關、中脘、公孫、主治慢性胃炎

       內庭《疾病歌》“內庭次指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酸,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內庭屬足陽明胃經,乃本經“榮”穴,內,指裡邊;庭,指院穴當趾縫端,如門內之庭院,故名。在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其功能清胃止痛,通調腑氣。主治齒痛、口??、喉痺、腹脹、痢疾洩瀉、足背腫痛、熱病、胃痛吐酸。直刺0.3-0.5寸,可灸,針感為酸脹。配天樞、曲池、治濕熱洩痢。
      曲池《疾病歌》“曲池拱手取,屈時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偏身風癬癩,針著既時瘳。”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為本經“合”穴。該穴屈時取穴,穴外有凹,形似淺池,故名。其功能疏風清熱,調和營衛,主治熱病、咽喉腫痛、齒痛、高血壓、癲狂、上肢不遂、肘臂腫痛、吐瀉、痢疾。直刺1-1.5寸,可灸,針感為酸脹或麻電感,可向腕,手或肩部放散。配合谷、肩胒、肩鬸、臂臑、天宗主治肩周炎。現代醫學研究,該穴有抑菌抗炎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B-鏈球菌引起實驗性闌尾炎,用強刺激手法針刺曲池,闌尾穴有肯定療效。

       合谷《疾病歌》“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痛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禁不開言,針入五分保,令人即便安。”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乃本經“原”穴,肉之大為谷,二處相連為合,穴當大指,二次指岐骨間,該處形似深谷,故名。其功能疏風解表,鎮痛通絡。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齒痛、失音、面腫、口眼??斜、牙關緊閉、半身不遂、指攣臂痛、熱病無汗、多汗、耳聾、耳鳴、腹痛、經閉、滯產、痢疾、小兒驚風。直刺0.5-1寸,可灸,針感以麻脹者居多,可向手指或肘背部放散,有的可傳導至面部,配太沖,有鎮痛止抽作用,針麻止痛常用穴。配曲池、風池、大椎、肺俞可治療傷風感冒;配光明、四白、攢竹可治療少年假性近視眼。

       委中《疾病歌》“委中曲瞅裡,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背梁,酸痛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既安康。”委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委,指彎曲,穴在膕窩正中,委而屈之取穴,故名。乃本經“合”穴其功能涼血瀉熱,舒筋活絡。主治腰痛、下肢痿痺、中風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直刺1-1.5寸,禁灸,針感酸脹或麻電感,可向小腿及足底放散《玉龍歌》環跳能醫腿股風,居鬸二穴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科神聖功。配環跳、腎俞、大腸俞、承山、崑崙主治腰推病。
       承山《疾病歌》“承山名魚腹,肰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展轉戰痛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承山,屬足太陽膀胱經,承,指承接,穴在腓腸肌肌腹下端凹陷處,是處形若山谷,故名。其功能舒筋脈,理肛疾。主治腰背痛、小腿轉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氣。直刺1-2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主,可向膕窩及足底放散,配太溪、崑崙、照海、申脈、解溪治足跟痛。

 

       太沖《疾病歌》“太沖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治驚痛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雲蒙,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太沖屬足厥陰肝經,木穴為肝經“原”穴“輸”穴,肝主藏血,“沖”要衝,因局部脈氣盛大,故名。其功能平肝鎮驚,洩熱理血,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口??、脅痛、遺尿、疝氣、崩漏、月經不調、癲痛、小兒驚風、下肢痿痺。直刺0.5-0.8寸,可灸,針感為酸脹。《備急千金方》太沖主面塵黑,肝咳刺太沖。現代醫學研究,對施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控查術的急性膽道疾病患者,針刺足三里,陽陵泉或深刺太沖,觀察到能使注射嗎啡後,膽道壓力不僅停止上升,而且迅速下降,配足三里、陽陵泉、肝俞、膽俞、湧泉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崑崙《疾病歌》“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沖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崑崙屬足太陽膀胱經,為本經“經”穴,崑崙,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後,故名。其功能清頭明目,利腰摧產。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瘧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兒驚風、難產。直刺0.5-0.8寸,可灸,針感以酸脹為主,可向小趾放散,《針灸大成》妊娠刺落胎。

       環跳《疾病歌》“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腳胯連肰痛,轉側重郗覷,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環跳屬足少陽膽經,穴當髀樞,針此穴疾去痛止,可跳躍如常,故名。其功能祛風濕,利腰腿。主治下肢風濕痺痛、癱瘓、腰胯痛。直刺2-3寸,可灸,針感為酸脹或麻。配腰陽關、陽陵泉、絕骨、委中、崑崙主治腰椎肥大性下肢疼痛麻木症。
        陽陵泉《疾病歌》“陽陵居膝下,外腑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為本經“合”穴,外側為“陽”

      “陵”指高處,“泉”凹陷,穴在下肢外側腓骨小頭前凹處,故名。其功能清肝利膽,舒筋活絡。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膝腫痛、麻木、腳氣、膽腑病、口苦、嘔吐、黃疸、破傷風。直刺或向下斜刺1-1.5寸,可灸,針感為酸脹,可向下放散。現代醫學研究,針刺能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此種作用,在有針感時既開始,在起後10分鐘更為明顯。配日月、期門主治膽囊炎、膽結石、黃膽。

        通裡《疾病歌》“通裡腕側後,去宛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鴔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暗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通裡屬手少陰心經,為本經“絡”穴,經過為通,鄰里為裡,是穴為手少陽絡脈由此別處,與手太陽經聯絡,經氣由此通達表裡二經,故名。其功能養血安神、熄風開音。主治暴暗、舌強不語、心悸怔忡、頭暈、目眩、咽喉腫痛、腕臂痛。直刺0.2-0.5寸,可灸,針感為酸脹,可向前臂及腕部放散。配、內關、神門、膻中、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

列缺《疾病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去如拿。”列缺屬手太陽肺經,為本經“絡”穴,該穴位於橈骨莖突的缺列外,手太陰脈從這裡別走手陽明脈,故名。其功能宣肺疏風,通調任脈,四總穴之一。長於治療偏頭痛、正頭痛、頸項強痛、口眼??斜、腕腿無力。向上或下斜刺0.3-0.8寸。可灸,針感以酸脹者居多,可向肘部放散。配合谷、風池、四神聰、太沖、率谷主治頭痛。

 

      以上天星十二穴都為人體十二經脈最重要和常用的穴位之一,其治療病症廣泛,療效明顯。《天星十二穴主治疾病歌》對於當代研究針灸醫學具有啟迪和積極作用,對於《天星十二神針法》的具體的治療方法,現已無資料可查,不得而知,必須通過其它資料來考證。宋元時期為針灸學發展最為興盛時期,盛行於《子午流注針法》和《靈龜八法》。《子午流注針法》是以十二經脈肘膝以下的六十個經穴為基礎,根據出井,溜榮、注俞、五行、天干、地支等逐日按時開穴的一種針刺取穴法。《靈龜八法》是運用古代哲學的八卦九宮學說,結合人體奇經八脈氣血的會合,取其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經穴,按照日時干支的推演數字變化,採用相加,相除的方法,做出按時取穴的一種針刺法。此法包含著天人相應之說,陰陽消長之理,五行生剋之變,氣血流注之機。這種方法是金、竇漢卿的《針灸指南》中首見記載。據元末明初的學者貝瓊在《清江貝先生文集》卷11《送王瑞吻序》中記載:余讀《針經》而知針之要,不出八穴……通其術者,金季則有趙魔哥,皇元則有丘長生真人,真人以授竇文貞公,又捲10《醫鏡密語療》也記載竇文貞公得丘長生真人1之傳,而大顯於中朝,貝瓊提到趙魔哥就是金代的趙抱淵,趙抱淵為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祖師在陝西收的弟子,王重陽祖師後來到山東傳教又收了馬丹陽、邱處機、劉處玄等七大弟子,世稱北七真,馬丹陽和趙抱淵,為全真道重要傳人,邊傳道邊為人治病。從趙抱淵、馬丹陽和丘長生真人的特長,可見全真道精通針灸醫學的不在少數,對針灸的研究都有著很高的造詣,對當時的針灸興盛和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那麼當時盛行的《子午流注法》和《靈龜八法》和道教就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至少《靈龜八法》來源全真道。由此可見,馬丹陽真人的《天星十二神針法》跟以上二法有肯定相同之處或其它特殊治療方法。由於古法其理論深奧,較於一般取穴法,加之今人缺乏研究,故在臨床上懂得運用此法的人極少,還得做進一步的研究,應當繼承和發掘、整理古法,探討古法的奧秘和發展針灸學,從而豐富針灸醫學內容,更好的為人民保健事業做出貢獻。

1註:邱長生真人並非邱處機。

標籤:【神針】、【十二】、【天星】、【丹陽】、【論馬】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