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秋節的14大習俗
養生之道網導讀:台灣的中秋節習俗比較獨特:吃芋餅、烤肉、偷菜、聽香……這些習俗你聽說過嗎?今天小編細數台灣的中秋節習俗,你不妨來看看這些習俗有什麼特別。
台灣的中秋節習俗
在台灣,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有著獨特的風俗:吃芋餅、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樣都不能馬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台灣的中秋節習俗。
1、祭祖
在台北過中秋,是要祭祖的。普通台灣人的家中都供有祖先。中秋節的時候,會在擺有祖先牌位的桌子上,擺上“三牲”和“三素”。所謂的“三牲”是指雞肉、豬肉和魚肉,所謂的“三素”是指三種水果,至於什麼水果倒沒有特別的界定。
2、祭拜土地公
在台灣農民中,過中秋時,則要祭拜土地公。此習俗是要感謝土地公保佑其有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枴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在台灣南部,森林茂密,農民們在中秋之日,還有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3、拜月娘
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台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祭月的活動男士可以參加,但拜月的活動男士就不能參加了。所以在台灣,“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
4、吃鴨子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5、烤肉
跟祭祖先一樣,台灣人過中秋節也不能少了烤肉。每到中秋節的傍晚,家家戶戶就會拿出已經醃好的肉在自家的陽台或者庭院裡開烤。中秋節當天,公園裡到處都是來燒烤的人。台灣人認為烤肉活動的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友間的情感交流。
6、兔兒爺
每值中秋,台灣街市上都會賣一種用來供兒童祭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源於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轉變成了“中秋”的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多樣:有武士形,商販形,還有剃頭師和裁縫師形等,其多樣化的造型豐富了兒童過中秋的情趣。
7、吃柚子
吃柚子也是閩台地區人民的中秋特色習俗。柚子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柚子皮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戴柚子帽是台灣的中秋習俗。在台灣,柚子又稱作文旦,小孩子喜歡以文旦作為裝飾戴在頭上。
8、吃芋
吃芋是中秋節閩台民眾的傳統習俗。人們對芋頭有著特殊感情,並且擬人化地把芋頭分為芋母、芋子、芋孫,作為一種親情的象徵。於是,家家戶戶購芋頭,做芋餅、煮芋飯、蒸芋粿、烹芋湯、搗芋泥、炸芋棗……簡直可以拼成一桌芋頭全席,近乎到了沒有芋頭不成節的地步。
9、吃月餅
在台灣過中秋節,除了吃烤肉,月餅也是一定要吃的,口味以鹹甜的居多。最受歡迎的是蛋黃酥的,就是外皮是酥皮,裡面是豆沙,豆沙裡面包裹著蛋黃。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
10、熬夜
台灣民間相傳,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長壽,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會使自己的母親長壽。
11、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園中的蔬菜和蔥,就表示她將覓到一位如意郎君。有句民謠:“偷到蔥,嫁好人,偷到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園裡偷摘到一個瓜抱回家,來年就會生個胖娃娃。
12、聽香
中秋夜深時,台灣婦女往往會在家中的神像前燒香,表達了欲問卜的事後,還要請示出門的方向,然後持香出門,一路上聽到談話和歌唱時,便擲杯問神,直到得到神明的認可答案為止。
13、博餅
博餅是台灣、閩南中秋節民俗遊戲,有益有趣。每年中秋節前夕,商家就擺起供博餅用的“會餅”。開始時,親友相邀一起,輪流用6個骰子擲數,誰擲到既定的吉祥之數就可分別得到該檔次的月餅。
14、賞月
居住在台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台灣的中秋節習俗是不是很有趣?與你們家鄉的習俗有什麼不同?其實這些習俗都是表達對中秋節美好的願望,人月兩團圓!
標籤:【北方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習俗吃什麼】、【北京中秋吃什麼】、【韓國中秋的習俗】、【中秋節各地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