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指南 處暑養生防秋乏秋燥 | 養生知識網


 

A-A+

秋季養生指南 處暑養生防秋乏秋燥

2014年01月07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秋乏

隨著炎夏的“淡出”,天氣轉涼,人們應該感覺舒服,可為何出現了種種睏倦疲乏的感覺呢?原來,在不同的氣溫、濕度、氣壓等綜合氣象條件下,人體會有不同的反應,這種生理變化實際上是身體機能的一種自動調節,以便盡快地適應新的環境,而這種調節需要消耗一定的體能;加上夏天的高溫、高濕、低氣壓天氣,使人的體能消耗透支,“秋乏”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換言之,“秋乏”是人體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自然反應,也是人體在秋季氣象環境中得以恢復的一種保護性機制。

防範策略:“秋乏”雖不是,且會隨著節令的更替而自然消除,但為了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還是必要的。

1、適當鍛煉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項目。

2、早睡早起:改掉夏季晚睡習慣,力爭晚上10點前入睡。

3、調整飲食:一是食譜力求清淡,避免油膩,因為油膩食物會在體內產生易使人睏倦的酸性物質。二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維生素能將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盡快排出;三是多吃含鉀食物,如乾果、豆類、海產品等,鉀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可增強呼吸的頻率與深度。

秋燥

從現代醫學看,“秋燥”的一系列症狀與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則歸罪於氣候變化,認為夏季流汗過多,體內水分儲備不足,到了秋天,燥熱邪趁虛入侵人體,首先犯肺,先傷肺津,次傷胃津,如繼續發展可耗傷肝腎津液,致使種種“失水”症狀“閃亮登場”。

防範策略:秋燥致主要是耗傷人體津液,故防治的關鍵在於滋陰潤燥,透解燥邪。妙招之一就是借助於食物之功,即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二是應季的蔬果類,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標籤:【養生】【乏秋】【燥】【防秋】【處暑】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