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如何避風邪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養生 如何避風邪

2018年12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天熱時我們都希望能有陣陣涼風拂面,可是生活中風真的能這麼聽話嗎?風對我們的健康會造成哪些傷害?如何避免風邪入侵呢?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如何避風邪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養生名言出自《黃帝內經》,意思是對於自然界能使人致的風邪,要及時躲避。

祖國醫學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使人致的六種淫邪,而風為六淫之首,其性善行而數變,四季皆能傷人。人體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風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人們常患的傷風感冒,就是被風所傷而致一人體受了風寒之邪,會使氣管炎、胃痛等發作或加重;如果風邪與寒邪一同阻於經絡,關節、肌肉之間,則會形成痺症,使人患上腰腿痛,歪嘴風(面神經麻痺症)的發生也與風邪有很大關係。所以中醫稱風為百病之長。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對老年人米說,危害更大。因為老年人身衰休弱,極易受到侵襲。特別是老人入睡後,腠理疏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顯著下降,稍有不慎,就會因風致病。

吹風致病還可能引發不少嚴重的後果?即使是普通的傷風感冒,也常會誘發呼吸道、心腦血管等系統的疾病。一場由感冒引起的肺炎,可能會奪去一位平素健康的老人的生命,因而切不可等閒視之。

在我國,人們很早就認識到避風的重要性。早在金末元初,山東登州道士兼養生家丘處機,在其著作《攝生消息生論》中,就告誡人們不要貪涼吹風,並提出避風如避箭的養生經驗。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提出“不要當風而立”的觀點。多年來,很多長壽老人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都把避風防涼作為重要的的養生方法之一。如我國現代著名武術家王子平先生,享年92歲。他生前常告誡家人和朋友,不僅避開飛沙走石的大風,還要當心平時不大引人注意的穿堂風、門隙風、頂門風、腳底風、腦後風等,並提醒人們,不要汗出當風,即:要在出汗後立即脫衣吹風。

為了保護身體的健康,少生疾病,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虛避風祛害,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中醫養生 視臥坐立行也能養生

自古中醫就有“五勞所傷”的說法:“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但只要合理安排“五勞”,並養成良好習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養生功效。

以“看”養血

看些有益的書籍、電視節目以及觀賞山水風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這就是“視養血”的道理。不過“久視則傷血”,必須重視掌握分寸

以“坐”養神

適當地靜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氣和、毛髮光澤、皮膚潤澤、睡眠良好等。入座時,應注意動作要輕、要穩,入座後姿勢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鬆,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蹺“二郎腿”。坐一段時間後應起來走動一下,使被牽拉的肌肉和韌帶得以放鬆。注意千萬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臥”養氣

冬季睡眠講究“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護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是多養陰氣,待日出而作。使人體陰平陽秘,以防外感並發他病,或引發宿疾咳喘。冬季睡眠還要做到“暮臥不覆首”,以利呼吸通暢。

以“立”養骨

適當的站立能使氣血下行,血壓降低,精神振奮,使全身舒適。

站立時,身體應自然、平穩、端正,兩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傾斜,兩下肢均勻受力,不宜固定某一側。為了保持正確的姿勢,應經常進行適度的全身性活動,以維持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正常功能。

以“行”養筋

正午時分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人體自身的陽氣也達到一天中相對較旺盛的狀態,此時在陽光下散步,也容易激發人體的陽氣。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行走時身體應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擺動,步幅均勻有力。老年人如果行走困難,應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體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快走和慢跑鍛煉

古人主張從哪些方面進行養生

體育鍛煉

導引、按蹺和吐納術等在古代養生中佔有重要位置,它包括近代醫療體育中的氣功、按摩、大氣療法,以及拳術和日光浴等。漢初道家淮南子的“吐故納新”,嵇康養生論的“呼吸吐納,服食養身。”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的“調息法”,以及後世的“靜息療法”等,可以說都是現代氣功療法的前身。三國名醫華佗謂:“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因創五禽戲以鍛煉身體

古人亦很重視煦照陽光的益處,甚至在夏季亦勸導人們要“無厭於日”,認為“空氣可療百病”,強調室內要空氣流通,經常去室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來疏通氣血,增強健康。關於按摩導引術,有的主張,“發宜常洗,面宜常搓……齒宜數叩……濁氣宜常呵,清氣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肢節宜常搖,手心足心腰 眼宜常搓,皮膚宜常淋浴……”。

筆者認為,堅持體育鍛煉,能改善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能增強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能增強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的靈活性,防止肌肉萎縮和骨骼老化變脆。

近年來,國家體委編製的“意拳站樁功療法”,又新編了胃下垂操,呼吸操和關節操等,形成了我國獨特的醫療體育系統,為我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節制性慾

中醫認為縱慾不但與病情的進展、療效的好壞有著密切關係,同時對身體的健康也有著不良的影響。所以常常告誡人們應節制性慾,避免房勞太過和醉酒入房,以保養腎精,固護先天之本。性交過度則腎虧,影響人體各種功能,出現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心悸失眠、少食健忘、判斷力差、精神恍惚、發須早白、牙齒動搖等早衰現象。

《素問中》云:“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說明縱慾過度後使腎氣受傷,出現骨骼枯槁,精疲力衰。認為節制性慾才能保守真精,元陽不虧,則氣與神俱旺,而能壽至百歲。同時古人還積極提倡晚婚,指出早婚對青少年的危害性。在“養生醫藥淺說”中記載:“未及成年即為婚……戕元陽……致使精衰、氣弱、神散,而其結果則患滑精、陽萎、勞疾、其乏嗣者居多,是又不僅促其壽命而已……”。

筆者認為,冠心病患者縱慾易導致心衰或心肌梗塞;高血壓病人可導致腦出血;肝炎患者縱慾能引起肝昏迷;腎病病人縱慾會加重腎功能衰竭;肺結核活動期患者易造成咯血加重等等。人是有感情的,性慾是生理的自然表現。正常的性生活不但有益於夫妻感情的和諧,也有利於身心健康。但過度恣情縱慾則有損形體,輕者損身而發病,重者絕命而死亡。因此,應該善於珍攝,節欲保精,防止早衰,延年益壽。

藥物方面

祖國醫藥中有不少的藥有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的作用。這類藥目前已發現380餘種。約在二世紀左右,我們祖先在探索強身防病,延年益壽的方面,首製煉丹術成功,丹中含汞劑與硫化鉀等,對治療某些疾病,尤其是皮膚病和外傷確有良好療效。筆者認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炙臍及足三里可提高免疫功能,人體內產生的“自由基”也是衰老因素之一。

中藥中的健脾益腎藥物黨參、女貞子、旱蓮草、靈芝、淫羊霍、人參等,均有益氣、滋陰、溫陽的作用,從而達到抗老防衰的目的。市售的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人參皂甘片、二至丸、人參歸脾丸、八味丸、八仙長壽丹、首烏延壽丹等均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影響正常壽命的還有遺傳、環境、營養、醫療、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養生之道可歸納為12個字:“動為綱,莫煩惱。食有節,素為常”。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只要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按以上原則去做,則可達 到防老延壽的目的。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養生是需要我們從日常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的,同時我們不以為然的小事也關乎我們的健康,所以大家快牢記文中的養生方法吧!

 

 

 

標籤:【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