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養生 | 養生知識網

 



端午食療養生大攻略

 端午食療養生大攻略
   在我國的許多傳統民俗節日中,蘊藏著濃郁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其中"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每年到這一天,人們都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它起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殉國,以寄托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哀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國人到五月初五食粽子的習俗。 端午正值立夏後,食粽能於清淡中平補,在平補中清化,確實是一個適時的食補、食療的絕妙處方,也...



辦公室白領如何解春困

 辦公室白領如何解春困
整天情緒低落、頭昏腦漲,一到上班時間就嗜睡、打哈欠。春節過後,廣州不少白領突然犯起困來。昨天,記者從廣州郵電醫院、廣醫附屬一、二院瞭解到,最近常有一些白領因無心工作到醫院咨詢,他們告訴醫生同一個字,“困”。 廣醫二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告訴記者,初春濕氣重,人的情緒容易低落,加上經過長假,人們的生活規律被打破,因此容易犯困。 廣州郵電醫院內科林卓棠主任醫師說,上班族出現&...



夏季 該進補時就進補

 夏季 該進補時就進補
夏季,如果患重症大病或施行外科手術,以及婦女生育後,出現氣血虧損、形體羸瘦、面色萎黃、疲乏無力、頭目眩暈,甚至畏寒肢冷等症,都應及時進補,以便迅速消除各種虛弱症狀,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這時若拘泥於“冬令進補”,一定要過幾個月再服用補品補藥,不僅不使虛弱的體質很快得到恢復,而且還可能在缺乏抗病能力的情況下發生其他疾病,變得更加虛弱。遇到這種情況,即使“冬令進補&...



秋季進補別太過火

 秋季進補別太過火
立秋之後,人容易出現倦怠、乏力等“秋乏”症狀,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顯得十分必要。但進補不當照樣會傷身。由於夏季人們常食冷飲等,造成胃腸功能減弱,此時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疲弱的消化系統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另外,只有對症進補才能有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端午節養生:中醫告訴你養生保健8件事

 端午節養生:中醫告訴你養生保健8件事
養生提示:我國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就要到了,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開始悶熱,容易煩躁憂鬱。中醫提醒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下面中醫告訴你端午節養生保健8件事。 端午節養生 1、吃粽子。 端午節粽子主料:糯米,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益肺氣、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



冬季一碗「神仙粥」,治療預防感冒奇

 冬季一碗「神仙粥」,治療預防感冒奇
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神仙粥”歌訣是:“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對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此粥專治由風寒引起的頭痛、渾身酸懶、乏力、發熱等症,特別是患病三天內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具體做法和用法是,將糯米50克沖洗淨,加適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7根(約30克)、生薑7片(約15克)共煮5分鐘,然後加入米醋5...



盛夏的果實 助我得健康

 盛夏的果實 助我得健康
西瓜:清熱解暑+利尿 西瓜含有大量水分,夏天出汗多,營養隨汗液排出體外,適當吃些西瓜,可以補足丟失的水分。常吃西瓜能降低血脂軟化血管,對心血管病有輔助療效。其中的瓜氨酸和精氨酸能增進肝中尿素的形成,有良好的利尿功用。西瓜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幾乎不含澱粉。在中醫學上常以瓜汁和瓜皮入藥。 食用禁忌:性寒涼,糖多,能清熱瀉火,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要盡量少吃西...



秋季防乾燥 不能光補水

 秋季防乾燥 不能光補水
一、口乾舌燥是秋燥的表現 天氣涼熱不定,有的人總覺得渾身不舒服:口乾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潤。有時候鼻腔有乾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乾咳,有時有少量的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乾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現。 現代醫學認為,秋燥與內分泌失調、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認為,燥是無形之邪,體質陰虛、氣虛的人,容易產生虛熱,熱易...



芒種來襲 如何養生防病健康有保證?

 芒種來襲 如何養生防病健康有保證?
養生之道網導讀:芒種來襲,如何養生防病健康有保證?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忌惱怒憂鬱,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洩得以自如。 即將進入芒種節氣,天氣開始熱起來,雨水也開始增多,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熱天氣,該如何應對,怎樣健康養生呢? 起居養生:多曬太陽 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炎熱的氣候逐漸開始了。但是也...



入夏養生 先要「養心」

 入夏養生 先要「養心」
時令已進入夏天。整個夏季將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這六個節氣。《內經》說,“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這對我們整個夏季的養生很有指導意義。 首先要明白的是,天地萬物都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