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四大不適徵兆要留意 警惕是疾病到來 | 養生知識網

 

A-A+

飯後四大不適徵兆要留意 警惕是疾病到來

2022年08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們在生活中最害怕的就是疾病到來,因此就應該做好防禦措施,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善於發現疾病徵兆。那麼 ,疾病徵兆有哪些?心不在焉是病嗎?

四種飯後不適是疾病徵兆

1飯後打嗝:

有的老人經常打嗝,不光吃飽後打,有時飯前也打。打嗝的病因有很多,多由消化不良引起,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也會導致打嗝頻繁。患高血壓的老人反覆打嗝又總止不住,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此外,老人如果突然打嗝不斷,並伴有消瘦、食慾減退等症狀,需要引起注意。

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治療打嗝小貼士:

治療打嗝,首先要治療引起嗝逆的原發疾病,其次才是對症治療。下面介紹的是一些簡便而且實用的方法,能夠阻斷神經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氣,然後憋住,盡量憋長一些時間,然後呼出,反覆進行幾次。

3、喝開水,特別是喝稍熱的開水,喝一大口,分次嚥下。

4、洗乾淨手,將食指插入口內,輕輕刺激咽部。

5、將混合氣體裝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氣體中含90%氧氣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薑片。

7、將生韭菜洗淨,搾出菜汁後口服。

8、柿蒂(指新鮮柿子或柿餅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兩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2飯後脹氣:

老人的脾胃消化能力逐漸減弱,胃動力差,食物積聚在胃底,常會出現脹氣,這時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結實的麵食等,還要改掉狼吞虎嚥的習慣。如果症狀嚴重,應考慮是否有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3飯後嘔吐:

如果老人飯後嘔吐,首先要排除胃腸道是否有佔位性病變,以及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器質性病變。胃鏡檢查沒有異常的,可能是腸胃功能減弱,加上飲食不當引起的,原因多見於暴飲暴食;過量飲酒以及吃辛辣食物。

除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還可適當吃點胃動力藥或胃黏膜保護劑。此外,常年服用一些藥物的老人,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地高辛、紅黴素等,也可能出現胃腸反應,發生嘔吐。

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4飯後腹瀉:

飯後立即腹瀉,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會發作,有時有便意但上廁所卻無大便,人也沒有消瘦,有可能是慢性過敏性腸炎鬧的。如果一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就會腹瀉,有的人還會伴有腹痛,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11個信號提示你身體有病需警惕

1、起床後的大病四個信號:

人的一天在不同階段身體的不良感受,就是在向您的健康發出警示信號。

清晨醒來如果頭暈、頭昏,可能是出現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血黏度過高等疾病;

如果在起床活動20分鐘後浮腫還不徹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腎病或心臟病;

晨起噁心嘔吐,除去懷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膽有病;

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臟可能出現問題。

2、清晨對鏡觀察臉色:

洗臉時對著鏡子觀察,看看自己的臉色有沒有什麼異常—。

如果發現自己臉色潮紅,可能與心臟病或高血壓有關;

如臉色帶黃,還伴以身體疲倦,很可能是黃疸型肝炎;

如發現眼睛顏色改變,充血、渾濁、色黃,應馬上去醫院看醫生;

如眼瞼蒼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

如眼角膜出現一圈模糊的灰環,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如果是30—50歲的男性應馬上到醫院就診。

3、刷牙留意牙齒口氣

刷牙時如果牙齦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因為如果牙齒健康是不會出血的。牙齒出血也可能與肝病有關。這種現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還會伴有鼻子流血、月經過多。主要原因是肝細胞損傷後,肝臟產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繼而凝血機制發生障礙。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K及其他止血藥來緩解病情。

如果出現口臭、口氣重,則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時,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鋅和維生素B都可能導致口臭。比如,胃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持續性口臭,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飢餓感和胃痛。一旦吃飽喝足,口臭會隨之減輕,而隨著幽門螺桿菌的根治,口臭也會自動消失。

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4、飲食上的大病先兆

如果總感到口渴,要去查查血糖和糖耐量,看有沒有可能是糖尿病;

如果在清晨4—5點鐘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飢餓感,並且伴有疲乏無力,直到吃早餐後不舒適的感覺才逐漸消失,提示可能是糖尿病傾向;

如果吃油膩食物後上腹部疼痛,並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膽疾病;

如果食慾亢進,體重卻減輕,可能患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如果沒有食慾,見到油膩就噁心,易疲勞,可能是患了肝炎。

5、手部的大病警示信號

觀察自己的雙手,如果發現指尖比指節更粗大,可能是患有較嚴重的肺部疾病;

如果指甲生長緩慢,沒有光澤並且變黃變厚,提示淋巴系統出了毛病;

如果手背靜脈突出,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越加明顯,也提示有心臟病的可能;

如果手掌泛紅,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及內分泌失調;

如果過度興奮或緊張時手掌常潮濕出汗,可能有甲狀腺的異常;

手發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病

 

6、眼睛的大病警示信號

眼睛發花,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四周,就會有發脹的感覺,這時除了及時就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讓眼睛太疲勞。

如果經常眼睛疼痛,除了用眼疲勞外,老年人出現這種情況要提防青光眼。

7、耳朵老是嗡嗡作響:

這是腎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有時還會伴隨著腳痛、腰痛、尿頻等症狀,工作過於勞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少飲酒,少吃生薑、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8、嘴的大病警示信號:

嘴唇感覺麻木,身體日漸消瘦。這表明胰腺功能在逐步衰退,主要是由於飲食失調、饑飽不當所致,由於胰腺不好,會殃及胃部,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乾燥。這時除了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9、鼻子大病的警示信號:

鼻子不靈,同時經常咳嗽,有時甚至呼吸困難,這是肺功能逐步衰退的標誌。病人首先要注意飲食,戒煙或者控制吸煙量,也不要和經常吸煙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鮮瓜果和蔬菜,加強體質鍛煉,防止肺部合併症的發生。

10、上樓梯困難

上樓梯時如感到心跳加速、心慌、胸悶,表明心臟功能較弱;

如感到胸部憋悶,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應該盡早抽空去看醫生。

11、工作中大病的信號

工作時如果感到記憶力太差、健忘,可能是神經衰弱和動脈硬化所引起的;

如果經常打瞌睡,除了睡眠不足外,還要多想想其他的原因;

如果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內臟有了毛病;

如果伸懶腰時腰痛,多半要考慮坐姿不良。

心不在焉要注意 可能是有病

名詞解釋:什麼是ADD

所謂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就是注意缺陷障礙,最主要的症狀是頻繁地、不自覺地走神。但這並不是說ADD患者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他們只是不能決定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和場合。在某種程度上,還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專注。

而在個性方面,患ADD並不意味著過度活躍,正好相反,ADD患者往往可能是相當安靜甚至是嚴肅的人。而另一方面,得ADD症也不意味著反應遲緩,許多ADD患者天資聰慧,反應敏捷,而且非常成功。

除了注意力分散以外,還有其他的症狀表明你可能是個潛在的ADD。比如在工作中,你對有很大挑戰性的PROJECT非常專注,但對乏味枯燥的部分,則興趣缺乏;家裡更是搞得一塌糊塗。有時,正是工作中的高難部分治癒了你的“注意力缺乏症”。所以,有注意力缺乏及紊亂症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比較高的人。

另一種情況是,比如你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欲的人,總是渴望作畫、寫小說,但每次卻又不肯付諸實施,因你總覺得自己缺乏自律精神,或是缺少強烈的動力,借口多多。更有甚者,你甚至懷疑自己有輕微的抑鬱症。其實,真正的原因可能是ADD。ADD患者一般有很強的創造欲,但正是受ADD的影響,他們的創造欲不得發揮,於是導致他們更加抑鬱。如果不及早明白這個道理,ADD可能真就導致了抑鬱症。

ADD對天生樂觀主義性格的人而言其實更像一種氣質,而不算什麼病。所以不必過慮,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缺陷並積極地改善它。因為只有接受自己,與自己為友才是重塑新生活的前提。而對那些天性抑鬱的ADD患者來說,則需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如何馴服生活擺脫ADD障礙?

1、建立一個“支持”系統

儘管女性在家庭裡扮演的一般是支持者的角色,但身為ADD的你有必要為自己建立一個支持系統。比如你可以在網上尋找一個ADD群體,發帖子和加入聊天室。

2、每天排好優先序列

如果你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那麼就不要擔心家裡整理得怎麼樣,衣服有沒有洗完。如果第一要緊的是保證送孩子上舞蹈課,那麼就別在路上掛記乾洗店的事。每天清晨起床後給自己列一個LIST,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3、給自己留點時間

讓自己有時間休息,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也是很重要的。就算只有10分鐘,閉上眼睛,深呼吸。如果你能忘卻周圍的喧囂,哪怕就幾分鐘,你就會有力量繼續下去。

4、創造一個ADD友好環境

做行事歷,列表格,利用小黑板、PDA、筆記本電腦,總之用所有的工具來提醒自己要做的事情,以使你的生活方便些,容易些。

5、微笑,保持幽默的心境

每週回顧你的生活,想想那些你鬧的最“ADD”的笑料,然後大笑一場。如果你能保持幽默感,作為對付自己和ADD的孩子們的靈丹妙藥,你或許能減輕自身的壓力。

6、接受幫助,尋求幫助

別想著做“超人”。承認吧,你也有支撐不住的時候。此時尋求他人的幫助,這並不可恥。

總結:人們除了善於發現疾病徵兆外,最為關鍵的是要懂得預防疾病,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那麼 ,以上小編為您盤點的來學習下吧。

 

 

 

標籤:【疾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