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 | 養生知識網

 

A-A+

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

2021年12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容易影響拔罐效果。那麼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

拔罐的種類

1、角罐

多用牛角製成,大小不一,由材料大小而定,口徑一般不超過6厘米,內空長不超過8厘米,選料要選角壁厚實無脫層的,尖端內空與口徑端大小基本相等,不能順著角的外形加工,若頂端小口徑大,拔罐時沒有多少吸附力。特點是不易摔破,能涼心瀉肝,清胃中熱,祛風利痰,辟邪解毒,不得蒸煮,煮後失去獨特作用並會脫層。

2、竹罐

選用很圓的毛竹,竹齡2-3年,截成長6-9厘米,一端留節為底,一端為罐口,口徑有3-6厘米不等,除去青皮和內膜,壁厚0.6-0.9厘米,形成腰鼓,口平整光滑。特點是輕巧、不易摔破,但易裂吸附力不大。

3、陶罐

陶土燒製而成,罐兩端較小,中間略大,形如腰鼓。特點是吸力大,但較重易摔破。

4、玻璃罐

玻璃製成,形狀球狀,口平滑,大小分一二三四五號。特點是使用時能看到被拔部分皮膚的淤血程度,便於掌控拔罐時間,臨床上多用此罐,但易摔破。

5、抽氣罐

由真空栓和罐兩部分組成,在拔罐的基礎上,利用抽真空的原理製成。特點是操作方便安全便於觀察拔罐部分淤血程度,不易破損,可調罐內負壓,大小種類很多,並能自己給自己背後拔罐,不需用火,但不能用作拔響罐和油走罐。

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

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

體位一:坐立位

坐立於木凳上,暴露後頸及背部,有利於吸拔頸肩和腰背脊椎兩側,以及大腿前上側膝部等部位。

體位二:側臥位

側臥位可根據治療需要,將兩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有利於吸拔胸脅。髓和下肢內外側等部位。

體位三:俯臥位

背面而臥,或頭轉向一側或向下,下墊枕頭,上肢自然置於軀幹兩旁,肌肉放鬆,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於吸拔腰背、脊椎兩側,以及下肢後側等部位。

體位四:仰臥位

仰面而臥,頭下墊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墊枕,上肢自然置於軀幹兩旁,或屈肘置於頭部兩側,肌肉放鬆,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內側,有利於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側等部位。

拔罐的常見體位有哪些

拔罐注意事項

1、睡前拔火罐效果最佳。

2、要選擇合適的罐子。很多人習慣把吃剩的罐頭瓶當作火罐使用,由於罐頭瓶的玻璃材質不同,有些瓶口很薄,受熱後易爆裂傷人。因此,要選擇醫療專用的火罐,以保安全。

3、要懂得基本的穴位。認準穴位,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比如:腰眼、肩井、曲池及各關節處等。

4、準備充分,防止燒傷。點火時罐內受熱要均勻,火不要過大,防止火苗竄出罐外,以免燒傷。

5、起罐時,不可強力硬拔。應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按下皮膚,輕柔起罐。

6、起罐後,及時穿好衣服,做好保暖。不要立即到戶外活動,以免再次受風著涼。

拔罐的體位有很多,並不是單一固定的。具體選擇哪種體位,要根據拔罐部位、舒適度等而定。拔罐時,可靈活掌握。

標籤:【拔罐】【常見】【體位】【哪些】【養生之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