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六個疾病症狀 | 養生知識網

 

A-A+

足下六個疾病症狀

2021年02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腳部有許多的穴位,如果在冬季我們沒有好好的保護好自己的腳,那麼就可能會“步步難行”了。那麼,你知道腳部的症狀會預示著疾病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腳部六大症狀預示著疾病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沒有保護好我們的雙腳,可能將“寸步難行”。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腳部。

那麼,怎樣發現疾病隱患呢?專家指出,當腳部出現一些症狀徵兆時,就要提高警惕,是否是由某種疾引起。

下面為您總結了腳部6大疾病症狀徵兆。

症狀一:腳抽筋

睡覺時總是腳抽筋,應該增加鈣、鉀和鎂的攝入。腳抽筋時,可以按摩疼痛部位,也可以冷敷。為了避免抽筋,睡覺前可伸伸腳,然後喝杯熱牛奶。

症狀二:兩腳麻

健康人手腳麻木,多是雙腳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導致,這種症狀會自己消失,但如果持續時間較長,或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就可能是疾引起的病理性麻木,如血栓性脈管炎等,應該引起重視。

症狀三:腳跟疼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而鞋子不合適是主要原因。長時間穿鞋底過硬、過軟或太薄的鞋,都會出問題。另外,較胖的人也容易腳後跟疼。專家指出,護好腳後跟,先要選好鞋,買鞋一定要合腳,腳趾前留一橫指的距離,還少穿鞋底太薄的平底鞋。

症狀四:腳掌疼

走路、站立或按壓時,拇指關節和腳掌疼痛,但沒有紅腫,可能是足底肌群損傷,可每晚用熱水泡腳;腳掌疼的同時,第三或第四腳趾也出現疼痛,可能是長期穿高跟鞋惹的禍。

建議高跟鞋與平跟鞋換著穿,如果必須穿,最好要選寬頭、厚鞋底的鞋;如是沒有原因的腳掌疼痛,同時有口渴、尿頻、容易餓、體重減輕等症狀時,要考慮是否患有糖尿病。

症狀五:腳趾甲厚重、發黃

通常由黴菌感染引起,人們毫無知覺,但這種感染很快會波及全部腳趾甲,導致其發出難聞的味道,顏色變深。專家稱,如指甲鬆脆,說明是腳氣感染,但如果只是指甲厚,可能是腳趾受損。

症狀六:腳腫

除了久站、久坐或下蹲,引起的腳腫,以及女性經期、孕期出現的浮腫外,兩腳不明原因的腫脹,可能是心臟病、內分泌等疾病的症狀徵兆。

 

玉足護理小妙招

隨著現代社會審美觀的提升,女性保養的範疇已經開始從臉部向各個部位延伸,不同的保養品有著各自不同的效用!腳跟龜裂膏、護足霜等產品可以改善足部的乾燥粗糙的問題,可以讓美人們有一雙美麗健康光滑的玉足!

日常保護足部的小方法

1、不要隨便剝剪腳上的起皮

也許腳部已經有乾燥的感覺了,所以有起皮,但絕對不要隨便拉扯起皮,因為這樣會有可能產生傷口而感染發炎和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2、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和涼鞋

因為這類鞋使腳部壓力大又沒有很好的保護,長時間的穿著容易產生乾燥問題,最好的就上選擇透氣好的鞋襪,可以讓美足感覺舒服只有美人自己知道的。

3、洗澡後的時間是保養的黃金時間

蔬果療法現玉足——用檸檬、西瓜皮、小黃瓜等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來擦腳,不但可以防止腳部發炎,還能起到美白的效果。

穿襪睡眠足下生輝——清潔之後除了給腳部塗上專用的滋潤產品之外,如果再穿上棉質的襪子睡覺,早上醒來雙足會非常水嫩。也可以試試專業的美足套。

4、選擇適當保養產品加強效果

 

 

 

買鞋應注意的要點

想要擁有一雙美足,除了日常的保養外,選擇一雙舒適的鞋子也是美足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怎樣的鞋子才適合你?買鞋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來介紹下漂亮MM應如何買鞋?

1、鞋跟與足底凹陷處的弧度必須合腳,踝骨與腳尖不應該碰觸到鞋子。前腳要有一定擺動的餘地、而後跟不能擺動。

2、理想的鞋跟高度在2至4厘米之間,最好不要超過6厘米。

3、鞋的重量每增加1克,對足部造成的負擔相當於在人的脊背上增加幾十克的重量。

因此,盡可能選擇輕巧的鞋子。

4、正確的鞋子應該從購買的那一天起就合腳。不要妄想多穿兩天它就不磨腳了。

在一次次痛苦的磨合過程中,你的腳會問題叢生,甚至會變得畸形難看,以至今後再也不能適應任何一雙好鞋。

穿鞋的正確方法

買對了鞋還要知道怎麼穿才正確,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千,作為聰明的現代女性,應該學會怎樣取得平衡,鞋子的穿法是否正確,不僅可以從自身舒適度來感受,也可以通過觀察磨損得知:

1.如果鞋子後腳跟外側磨損嚴重:那就要小心了!有這種磨損情況出現,說明腎臟、泌尿系統已有毛病,同時脊椎、腰椎也出現問題。

2.鞋子後腳跟內側磨損嚴重:如果出現這種磨損情況,說明你的脾胃較差哦。

3.鞋尖磨損嚴重:有這種磨損習慣的人膽子較小、個性急躁,堅持力、意志力不足,容易有心肺方面的疾變。

4.鞋底是平均磨薄嚴重:這種磨損昭示你的穿法是正確的,鞋子出現這種磨損的人,可以得到健康與長壽。

對美足養護有益的秘方

乾洗腳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至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力增強,也可預防小腿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甩腿

手扶樹或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80至100下為宜,此法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縮、小腿抽筋等症。

揉腿肚

以兩手掌緊扶小腿,旋轉揉動,每次揉動20至30次,兩腿交換揉動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的力量,防止腿腳酸痛和乏力。

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數10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等症。

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搓兩腳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水、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治高血壓、眩暈、耳鳴、失眠、足部酸疼、麻木浮腫等。

暖足

暖足就是每晚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液流通,利於身心健康,同時還對心絞痛發作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蹬腿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後腦勺,由緩到急進行蹬腿運動,每次3分鐘,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反覆8次。這樣可使腿部血液暢通,盡快入夢。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那麼看了以上的文章你的腳部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以上的症狀了呢?那麼,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一定要時刻保護好自己的腳部哦!

標籤:【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腳後跟開裂】、【腳後跟開裂的原因】、【腳後跟保養方法】、【腳後跟怎麼保養】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