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耳聾從生活中小事做起 | 養生知識網


 

A-A+

預防耳聾從生活中小事做起

2020年11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我國每年都會有很多的人因為一些外界的因素導致耳聾。儘管科學發展的很快,但是這些耳聾一旦造成就很難治癒。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耳聾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預防耳聾從點滴做起

近幾十年來,儘管現代醫學有很大的發展,耳聾的防冶研究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世界範圍內可聾的發病率並未顯著降低,治療上也沒有突破性進展。因此,加強耳聾的預防十分重要。

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高青介紹說,引起耳聾的原因主要有年齡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營養狀況差、噪聲損傷等。年齡因素是指隨著年齡增大,人的聽力退化逐漸加重。疾病因素是指因患而導致的失聰,所患疾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某些藥物如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能導致永久性耳聾。長期營養狀況差或長時間工作、生活在噪聲中,也會導致聽力受損。

高主任指出,要預防耳聾首先應避免噪聲損傷。噪聲會使聽覺系統疲勞,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處於痙攣狀態,使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損失加重。因此,聽音樂、看電視時不宜把聲音放得過大,尤其是青少年不宜養成戴耳機長時間聽音樂的習慣。要少到強噪聲的環境中去,如迪廳、歌舞廳。在機械廠、紡織廠等噪聲大的工廠工作,進車間時要用耳塞、耳罩、隔聲帽進行防護,減少噪聲損傷。

另外,要注意慎用耳毒性藥物。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阿司匹林、奎寧等,都是易造成聽力損害的藥物,不可濫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正確合理地使用。

再有,要戒除煙酒。煙酒對聽神經有損害作用,尤其是煙中尼古丁進入血液後,可使小血管痙攣,血流減慢,血液黏度增加,造成內耳供血不足,從而加速耳聾的發展。平時要注意保護耳道和鼓膜,改變挖耳的不良習慣,以免損傷耳道和鼓膜,引起感染、發炎。耳道奇癢時,可用小棉簽蘸少許甘油或酒精輕擦耳道。

飲食要合理,少食過甜、過鹹及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防止動脈硬化造成的內耳缺血,及由此導致的聽力受損。應多食含鋅的食品,如魚、雞、牛.肉、豬肝、雞肝、雞蛋、各種海產品以及蘋果、橘子、核桃、黃瓜、西紅柿、白菜、蘿蔔等。要注意鍛煉,以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

戴耳塞 防噪聲性耳聾

在我們周圍的種種聲音,概括起來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樂音,它包含了多種頻率的聲音,而且這種頻率都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和節律性,所以動聽悅耳。

另一類則是噪聲,是由許多不同頻率和不同強度的雜亂聲音組合而成,如工廠中機器的轟鳴,各種工具叮叮噹噹的撞擊聲,馬路上人群的喧鬧以及那些不成調子的汽車喇叭聲等等。這些噪聲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明顯。

一次高強度的脈衝噪聲瞬間就可使人耳聾,而長期的強噪聲刺激則引起噪聲性耳聾。噪聲常使人心煩意亂,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十分有害,它常常掩蓋了我們要聽的聲音,就像很多亂七八糟的電波干擾收音機一樣,掩蓋了正常的收聽。

噪音對人類聽覺器官的影響大致可分為兩類情況。一種是在噪聲環境下出現的聽力疲勞,即聽覺受強噪聲的損害,當離開噪音環境,在安靜的地方耳朵裡仍嗡嗡作響,即耳鳴。耳鳴反過來掩蓋聽力,此時如果互相交談,則聽不清說話聲。待過一段時間後,耳鳴消失,聽力即能恢復,這就是聽力疲勞現象。聽力疲勞是一種暫時性的病理生理現象,聽神經細胞並未受到實質性損害。

另一種情況是長時間在強烈的噪聲環境下工作,聽神經細胞在噪聲的刺激下,發生病理性損害及退行性變,就使暫時性聽力下降變為永久性聽力下降,叫做噪聲性耳聾。

 

噪聲性耳聾進展緩慢,在耳聾的初期很少有人自己能感到耳聾,而是在耳聾發展到晚期,直到聽說話都感到困難時才發現自己耳朵聾了。這是因為,噪聲引起的耳聾一開始是損傷聽覺器官的高頻聽力區,即4000赫茲以上,再進一步損傷3000赫茲的聽力區,接著是2000赫茲,到晚期損傷2000赫茲以下的低頻區。而人們平時說話產生的聲音頻率範圍正是在1000~2000赫茲的低頻區。

噪聲性耳聾目前主要應用擴血管藥後養神經藥及促進細胞代謝藥物進行治療。聽力損傷嚴重者可選配助聽器。

為了預防噪聲性耳聾,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的人應該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聽力,必要時戴用耳塞、耳罩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工間休息,消除聲源或盡可能降低噪聲強度。

如果感覺有猶如蟬鳴的雙耳高調耳鳴時,這往往是耳聾開始的信號,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爭取早發現、早處理,避免聽力進一步下降。

5招防範兒童藥物性耳聾

藥物性耳聾的病例在門診中不少見,藥物性耳聾被破壞的不是外耳和中耳的聲音傳導系統(不是傳導性耳聾),而是感知聲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部位耳蝸毛細胞遭到藥毒損害。毛細胞是聽覺神經的末梢感受器,正常情況下毛細胞把聲能轉化成生物電衝動傳給聽覺神經輸入大腦中樞,人才能聽到外界的各種聲音。耳毒性藥物專門傷害毛細胞,讓人感受不到外界的聲音。這種耳聾屬於“感音神經性耳聾”,“這種藥物性耳聾是不可逆的。”目前我國每年新生聾兒2萬~3萬,其中50%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藥物性耳聾是新生兒先天性耳聾及成人後天性耳聾的主要原因。

用藥之後過分安靜要注意

藥物中毒性耳聾主要表現為聽覺系統的慢性中毒,以耳聾、耳鳴為主。耳聾多在用藥後1~2周出現,對於兒童來說,早期的症狀不太容易識別,開始時不疼不癢,外耳道既不紅腫也不流膿,孩子不哭不鬧,反而變得安靜,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有時孩子都變啞了,家長還不知是耳聾引起的。兒童藥物性耳聾常為雙側性、永久性損害。特別是幼兒,由於不會訴說或表達不準確,待家長發現時,語言發育已經受損害,不僅致聾而且致啞,貽誤了治療時機。

母親受害可遺傳後代

目前醫學上發現的能引起耳聾的藥物有60多種。主要有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其次,非氨基糖甙類抗菌素:氯黴素、紫黴素、紅黴素等也可以引起藥物性耳聾。有些藥有明顯的家族易感性,用藥量與中毒程度極不相稱,少量用藥即可導致不可逆的重度耳聾。另外,藥物性耳聾,還與用藥總量、療程長短有密切關係。靜脈給藥危害性較大,肌肉給藥和皮膚損傷後表面給藥,口服相對安全。兩種或多種耳毒性藥物聯合應用時,發生損害的幾率增高。臨床觀察發現,有些藥物能從母親的乳汁中分泌出來,損傷嬰兒聽神經,引起耳聾。還有的藥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先天性耳聾。

提示:5招防範失聰

1、母系親屬中有對某種藥物致聾者,其後代均絕對禁用該類藥物。

2、兒童避免隨便使用抗生素,必須用時,劑量宜小,療程宜短,盡量不要靜脈給藥,避免聯合用藥。

3、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如出現頭暈、口角麻木、耳鳴和耳聾症狀時要及時停藥。對老年人、小兒、體弱及腎功能減退應慎用耳毒性藥物。避免同時或先後應用多種有耳毒性作用的藥物。孕婦應禁用耳毒性藥物,這類藥對胎兒有明顯的毒害作用。

4、用抗生素期間,同時服用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A及硫酸軟骨素等,促使感覺細胞利用多種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以起到保護內耳、預防藥物中毒的作用。早期輕度中毒者,聽力多可恢復。

5、一旦發現藥毒耳聾跡象,應及時就醫治療,可選擇維生素、神經營養藥和血管擴張劑等,必要時可加用激素,治療可持續2~3個月。同時要進行積極的聽力和語言訓練,力爭使輕中度耳聾患兒的聽力恢復或好轉,將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如果已發展為重度,可在必要的藥物治療基礎上,早期選配助聽器,加強聽力、語言的康復訓練,以使患兒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預防噪音耳聾,專家建議大家多帶耳機,但是很多人會理解為帶耳機就可以預防耳聾了。小編提醒大家的是,戴耳機是為了阻止外界色噪音入耳,而不是戴耳機聽音樂哦!

 

 

標籤:【預防耳聾】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