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 細讀中醫養生精髓 | 養生知識網


 

A-A+

破繭成蝶 細讀中醫養生精髓

2020年04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生活條件慢慢變好了,人們開始慢慢的注重了養生,秋季養生,要想真的養生必須抓住要領掌握方法。中醫理論裡氣血中和並非人人都可掌握,讓我們更細緻的來瞭解下。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

破繭成蝶 細讀中醫養生精髓

中醫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二者互根、互生、互用、互動,這是“氣血中和”的理論依據。只有二者關係“中和”才能健康長壽,氣血不和則萬生,氣鬱則血澀、血凝則氣滯。氣血貴在疏通,需謹防郁滯,氣行則血行,氣盛則血旺。只有氣機調暢,才能氣血中和。而氣血中和才能機體健康、百消除。

基於“氣血中和百消”的思想,經過數十年的臨床體驗,我初步總結了自己的養生之道,養生總則、要領、要訣和方法。

養生總則:和則安

養生的方法、技術、器具千千萬萬,吃什麼、穿什麼、練什麼、用什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樣選擇?把握三個字的總則“和則安”。就是說。合適就平安。

各人的體質、性格、年齡以及所在地域、環境、工作崗位千差萬別,養生必須量體裁衣,必須個性化。任何養生方法、任何保健品、任何保健器具都要適合自己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怎麼才算是合呢?當然可以通過檢測,看看客觀指標是否正常,如採用某種養生方法後血壓是否平穩?血糖、尿糖是否降低等,但主要是由主觀感受測知是否合。

簡單地說,只要有十不,就是合。就是說,養生並不要求立竿見影,而是要求日久見功,功到自然成,只要採用了某種養生方法後,感覺到頭不暈、咽不痛、心不慌、胸不悶、腹不脹、力不乏、尿不黃、便不結、月經不亂、性能力不減弱,就是適合,和則安。

養生要領:上靜 中和 下暢

O上靜 上指頭腦、心胸;靜指平和安靜。無論採用何種養生方法,首先要把握的第一要領是上靜。就是頭腦清醒、精神矍爍(jué shuò)、心態平和、意志安定。

O中和 一是脾胃要安和,脾胃為“後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在養生中要始終注意保護脾胃,飲食應規律,做到不暴飲暴食,及時進餐,饑飽適度,不脹不餓,節制酒品,禁忌生冷和油膩之品。而是待人處事要“中和”,與周圍的人和事要和諧共處切不可有違道德規範,肆意妄為,傷人害己必有害健康。

O下暢 腎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主水,納氣,主骨,生髓,通腦,開竅於耳,司二陰。所以在養生中尤其要注意大小便的通暢,女性還要注意月經的期、色、質、量。

養生方法
養生方法

養生方法:心養 食養 藥養 術養

O心養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說,一個人內無所求,外無所累,虛極靜篤,臻於自然,真氣(即正氣)自然會得到良好的養護,就不同意得病。一個人對己對人都要平和,不要苛求,更不要鑽牛角尖。認真修善德行,提升心理適應能力。意無妄想,性情怡然,就可以延年益壽。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順心之事,要自己克制,還要學會自我寬解,在情緒有失控之虞時,要及時用興趣轉移法,或情志相勝法,或找親友聊天疏導。

O食養 食養就是利用調節飲食的方法來達到養生祛病的目的。自《黃帝內經》始,食養就已廣泛地運用於中醫治療和養生保健了。我希望大家特別注意,食養是有理論、有方法、有適應範圍的,億萬民眾都喝同一種飲品或吃同一種食品,那就違背“合則安”的總則。希望大家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調節好飲食,促使氣血處於“中和”的平衡穩態,才能健康長壽,頤養百年。

O藥養 這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方法。最常見的有膏方和藥茶,適合老年人養生保健,但必須辯證地適量應用,還有一些慢性疾病康復期的病人,也可適當採用藥養。藥養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正確服用,切不可用保健食品代替藥品用於治療疾病

O術養 傳統的養生術還是值得大力發揚的,如華佗的“五禽戲”、傳統的太極拳,還有琴棋書畫等,都是值得提倡的養生術。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年社會,廣大民眾在學習養生術的同時,參加許多養生活動,如合唱團、秧歌隊等,這些都是良好的養生辦法。但中老年人不論嘗試何種養生方法,都要量力而行,要循序漸進,且不可急躁冒進,適得其反,最後不但沒健身反而傷心傷身。

至於目前十分流行的刮痧、按摩、拔罐、足療、針灸、藥浴等,許多中醫養生保健的熱門技術,掌握一兩種可以怡情養性。

總結:本文從細節上解析了,中醫養生的精華所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帶進自己的生活,才能很好的起到養生的效果。

 

標籤:【秋季養生】【養生】【養生之道】【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