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何謂「肺主通調水道」?
人體水液代謝的調節,是由脾、肺、腎以及腸、膀胱等臟腑共同完成的。“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素問·經脈別論》)。“通調”是疏通調節之意。“水道”是指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途徑。肺氣能調節和維持水液代謝平衡,這種作用,叫做“通調水道”。
肺通調水道的機制,主要依賴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宣發,就是使水液布散到週身,特別是到皮毛,由汗孔排泄。肅降,就是使無用的水液下歸於腎而輸於膀胱,排出體外。由於肺有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因此有“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的說法。如果肺在水液調節方面失於宣散,就會形成腠理閉塞而皮膚水腫、無汗等症狀;失於肅降,水液不得通調,就會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見汗的分泌和小便的通利與否與肺的宣發肅降有密切關係。當肺失宣肅而出現水腫時,可用“宣肺利水”法治之,亦稱“提壺揭蓋”法。
肺之宣肅失調,則水液代謝失常,水濕停聚而為痰飲,可致短氣、咳逆喘息不得平臥、尿少水腫等。故善治痰飲者必先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肺氣順,膀胱之氣化而水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