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練武術能養生長壽
養生導讀: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身心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武術具有攻防技擊、藝術展現和養生保健功能。武術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種種的現代意識形態所淹沒,除去本身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養生健身這一古老而又最具現實意義的實用價值功能。
一、武術的分類。
在李氏形意太極拳創編人李春苓先生的身上這種養練觀顯現的最為突出,他少年時身患重病,久治無效,後經人介紹以修習山西形意拳求生存。通過堅持習武強身,不但病治好了而且身體比一般人還要好很多。多年以後他繼承統武術精華,根據人體構造對山西形意拳加以了突破和改進。如今他己七十四歲高齡仍膚紅齒堅、發烏骨硬、耳聰目明、力大無比,幾個小伙子,與他較力,幾番下來,幾個年青人被累得大汗淋漓,而老人家卻穩如泰山一般,這與他長期練武是密不可分的。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門派繁多。為推動武術運動全面發展,將武術分為五大類:拳術類、器械類、對練類、集體項目、攻防技術。目前流傳廣泛適合大家練習的有太極、站樁、八段錦、六字訣、易筋經、五禽戲、八卦掌、推手等等。這些運動動作緩慢柔和,並且配合呼吸、意念,調理氣血、放鬆精神。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膽固醇、血脂,活血化淤,改善人體血液循環,還能改善已經形成淤血的臟器的生理狀態,例如心肌梗死、腦血栓、早期肝硬化等等;通過暢通經絡,將體內病氣排出,從而使內臟趨於陰陽平衡。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延緩各系統器官的衰老;所以適合各類人群,特別是兒童、老人以及體弱多病者練習。
二、武術的作用。
1、提高素質,健體防身。
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迴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扑等,人體各部位幾乎都要參與運動。
系統地進行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鍛煉。實踐證明,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武術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它的中心內容的,周貢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夠學會攻防格鬥投術,特別是武術功力訓練,更能發揮技擊的實效性。
武術的搏鬥運動,通過次防技術練習,拳打,腳踢,快摔等動作的運用,井在文字中互相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這無疑能提高人們克敵制勝和防身自衛的能力。尤其對公安武警和邊防指戰員更有實際意義和作用。
2、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強手克服消極逃避關,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鬥意志。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習武先學禮,夫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件道德,“尚武崇德”。諸如尊師愛友,包含了深刻廣泛的道德內容,互教互學,以武會友,切磋技藝,講禮守信,見義勇為:不凌弱逞強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術和人生修行結合起來,是中國武術傳統道德觀念的體現。在社會的發展中,武德的標準和規範也不盡相同,尚武而崇德不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還會大大有益於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3、競技觀賞,豐富生活武術具有根高的觀賞價值。
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歷來為人們喜聞樂見。唐代大詩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讚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著名詩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描繪。漢代打擂台,“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武術功力與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鬥智較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教育和樂趣。
4、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人門之後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瞭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武術的特點。
武術本身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其發展沿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自我內練”為主要特徵的養生體系,因受到中醫學與中國哲學的影響,武術把人視為陰陽復合體,以拳腳器械為主導,在具有攻防意識情況下,進行綜合素質練習,並充分展示著形與神的完美結合,意與氣的統一,以及內心世界對自然的體悟與合諧。
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既究形體規範, 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 色。所謂內,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總的運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與外、形與神是相 互聯繫統一的整體。
武術“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特點主要通過武術功法和投法來體現。“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是備 家各派練功的準則,如極拳主張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氣、骨、神內外兼修。此外武術套路在技術上往往要求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 密相合,完整一氣,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的變化來鍛煉心身。這一特點反映了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 。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武術養生的最終目的是超越招式的束縛,達到精神和形體的雙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機能,這正是武術養生別於一般體育鍛練的重要所在。
標籤:【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