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的起源與發展 | 養生知識網


 

A-A+

太極的起源與發展

2018年10月17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清朝乾隆 年間,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 源出《周易。系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 一之意。 

太極圖
太極圖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許宣平,宋朝張三峰,明 朝張三豐,清朝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雖張三豐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極拳論》,但現在多數拳家亦以現傳各式太極拳俊源出陳式太極拳,而持 陳王廷創拳之說。總的來說,太極拳的來源是綜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別 是吸取了戚繼光的三十二勢長拳,並結合了古代導引、吐納氣功之術和中醫經 絡學說,以及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陰陽五行學說,以道教、太極八卦等理 論為太極拳的哲學基礎,使太極拳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思想 。首先表現在太極拳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 相連,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同時,太極拳運動也 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在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 曲伸等諸對既對立統一,又可相互轉化的矛盾。 



    太極拳以“棚、捋、擠、按、採、捺、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 本方法。在運動中,要求靜心用意,以意識引導動作,動作與呼吸緊密配合, 呼吸要平穩,深勻自然,動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緩慢,身體保持疏鬆自然,不 偏不倚,動作綿綿不斷,輕柔自然,動作弧形,園活不滯,同時以腰為軸,上 下相隨,週身組成一個整體。動作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動作之間銜接和順, 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動作不浮不僵,外柔內 剛,發勁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擊虛,借力發力, 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尤其講究“聽勁”,通過身體觸 覺,來判斷對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並及時做出反應,如對方剛力來打, 我則以柔化之,“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隨人而動,隨機應變。

太極拳
太極拳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 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 所不同。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 “採捺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煉為主, 發勁為輔。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捺肘靠”為主, 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 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煉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粘貼纏繞過程中,運用:“棚、捋、擠、按”等法 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太極
太極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 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 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 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松入柔,積柔 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 。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 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 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 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 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 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 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 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 形三者合一。 

太極圖
太極圖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松靜自然,獨 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 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 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 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 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每轉身時以“開”、 “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標籤:【運動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