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應與哪些疾病鑒別? | 養生知識網

 

A-A+

嬰幼兒腹瀉應與哪些疾病鑒別?

2021年06月03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1)嬰幼兒腹瀉時,如大便無白細胞或偶見少量白細胞者,為侵襲性細菌以外的因引起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常由於小腸受腸毒素或其他因素作用使分泌增加和吸收減少所致,包括毒、非侵襲性細菌、寄生蟲(梨形鞭毛蟲)等腸道內感染以及腸道外感染與非感染性因素(如餵養不當)等,多為水瀉或伴脫水症狀。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患兒外觀較虛胖,出生後不久即大便次數增多,稀薄,呈黃綠色,但不伴嘔吐,食慾好,體重增加正常,無其他症狀,餵養時添加輔食後可自愈。
 
2導致小腸吸收功能障礙的各種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瀉、短腸綜合征、腸激酶缺乏、原發性膽酸吸收不良、無β-脂蛋白血症、粥樣瀉(谷蛋白腸病)、牛奶蛋白過敏、大豆蛋白過敏及小麥蛋白過敏等,以上疾病均為少見病,且發病較早,為慢性腹瀉。患雙糖脂酶缺乏、單糖轉運障礙、蛋白過敏或谷蛋白腸病時,去除有關食物則病情緩解,可根據各病特點進行鑒別。
 
(2)嬰幼兒腹瀉時,如大便中有較多的白細胞,表明結腸或末端迴腸有侵襲性炎症病變。常由於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所致,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狀。此時僅憑臨床表現往往難以區別,必要時須作大便細菌培養。並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細菌性痢疾:1歲以內嬰兒痢疾的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常無裡急後重或粘液血便,相反,近幾年來發現某些埃希氏大腸桿菌等引起的腹瀉,大便可一過性出現較多膿球,極易誤診為菌痢。但菌痢是一種傳染病,若注意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多數可詢問出接觸史,且大便鏡檢可見較多的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並能培養出痢疾桿菌。 
2嬰幼兒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本病中毒症狀嚴重,具有腹瀉、腹脹、便血、高熱及嘔吐五大症狀。早期呈水樣便,繼而轉為暗紅色、果醬樣或血性大便。腹脹多較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現象,甚至出現昏迷、驚厥。大便隱血試驗強陽性,腹部X線片見小腸局限性充氣擴張、腸間隙增寬等。
 
3阿米巴痢疾:本病大便中雖有白細胞而數量較少,可見有大量紅細胞,並可查到阿米巴滋養體,無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

標籤:【疾病】【鑒別】【哪些】、【應】、【腹瀉】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