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腹瀉一症推測疾病? | 養生知識網


 

A-A+

如何根據腹瀉一症推測疾病?

2019年03月30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7 ℃ 次

腹瀉一症,若結合患者史、症狀、體征等方面表現,可以有助於進一步推測腹瀉因。

(1)從年齡來分析:兒童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雙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瀉、腸系膜淋巴結核和胰腺纖維囊性變;青壯年腹瀉多為功能性腹瀉與潰瘍性腸結核;中年或老年腹瀉常為結腸癌。

(2)從性別分析: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引起的功能性腹瀉多見於女性,而結腸憩室與結腸癌多見於男性。

(3)從籍貫和職業分析:居住於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民與漁民,頻繁與疫水接觸,腹瀉時應考慮有血吸蟲感染的可能。

(4)從起病與病程分析:起病急、病程短而腹瀉次數頻繁者,應考慮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如輪狀病毒感染、沙門氏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腸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腸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藥物作用和化學中毒等。若病史超過 2年者,則結腸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較小;若病史達數年至數十年之久,常見於功能性腹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病;若腹瀉呈間歇性發作,常見於功能性腹瀉、吸收不良綜合征及結腸憩室炎等。

(5)從胃腸道症狀分析:從病人所呈現的胃腸症狀,尤其是腹瀉情況,可以推測病變部位在小腸或結腸。如病人便意頻繁,有裡急後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時甚至只排出一些氣體或少量粘液而無糞質,糞便色較深,稀爛,粘凍樣,含或不含肉眼可見的血液,臭氣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續性疼痛,腹痛於便後可稍緩解,這種腹瀉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

若腹瀉時無裡急後重症狀,糞便色淡、量多、水樣、多泡沫或油膩狀、惡臭,無肉眼可見的血和膿,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伴臍周圍或局限於右下腹部間歇性絞痛,腸鳴音亢進,這種腹瀉病變位於小腸。

若24小時排便次數在10次以上,甚至達數十次的急性腹瀉,常見於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和滲出性腹瀉如細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幾次的慢性腹瀉可見於許多疾病,如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腸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與結腸癌以及腸道激惹綜合征等。

若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可見於潰瘍性腸結核、結腸癌、不完全性腸梗阻、結腸憩室炎、便秘而有服瀉藥的習慣者和腸道激惹綜合征,後者在便秘時,大便如“牛糞”樣,帶粘液而無膿血。

若腹瀉與進餐有關,禁食後可止瀉,這種腹瀉常見於腸內容物滲透壓升高、粘膜通透性異常和腸蠕動加速。

若在清晨或餐後發生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若夜間腹瀉,使患者從睡夢中驚醒,常提示由器質性疾病引起。

(6)從全身症狀分析:若腹瀉伴有發熱者,應首先考慮引起腸道感染的各種原因,也應除外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及晚期腸道癌腫。若患者顯著消瘦或營養不良,常見於小腸性腹瀉,如胰原性腹瀉、胃腸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變等,而少見於結腸性腹瀉,但結腸癌可出現惡病質,應屬例外。若腹瀉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狀常隨情緒轉移而可用暗示暫時緩解,這種腹瀉常見於腸道激惹綜合征。

(7)從腹部體征分析:慢性腹瀉病人,如腹部可觸及包塊,常提示腫瘤或炎症性疾病。若包塊位於左下腹,應懷疑左半結腸癌、乙狀結腸憩室炎或癌腫造成腸腔狹窄引起的糞塊壅積。若包塊位於右下腹,應懷疑右半結腸癌、阿米巴或血吸蟲病性肉芽腫、腸結核、克隆病與腸放線菌病。結腸炎與結腸周圍炎形成的包塊較癌腫軟,且壓痛明顯。結腸痙攣時可觸及腸段時現時消,並不經常存在,可與器質性病變造成的包塊相鑒別。若腹部壓痛明顯,可見於克隆病、結腸憩室炎及盆腔或闌尾膿腫。若腹部膨隆並伴有腸鳴音亢進,常提示存在腸梗阻。

(8)直腸指診分析:直腸指診簡便易行,可以發現肛周有無病變以及直腸有無狹窄、癌腫或糞石,故直腸指診對於直腸癌引起腹瀉的病人,具有直接診斷的重要價值。當手指觸及堅硬而不能移動的結節狀腫塊,指套染有血跡,常提示為直腸癌。?

 

標籤:【推測】、【疾病】、【一症】、【腹瀉】【根據】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