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被蟲咬 記住這幾招
對於飢餓的昆蟲來說,兒童是最易被攻擊的目標。兒童比成人戶外活動時間長,並喜歡到草坪、樹林等昆蟲出沒的地方玩耍。因此小兒被昆蟲咬的事經常發生,尤其是夏秋季節發生的機會更多。被昆蟲咬,輕一點的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瘙癢,嚴重的則導致死亡,家長對此切莫掉以輕心。
常見的幾種昆蟲包括蚊子、蜂、蜘蛛、蠍及螞蟻等。
下面我們先看看這些昆蟲的危害和被它們蜇咬後的症狀表現:
蚊對人的危害很大,除直接叮刺、騷擾外,還可傳播瘧疾、乙型腦炎、絲蟲病及登革熱等多種疾病。蚊叮刺人體時,將其唾液腺中的致敏物質注入皮下,可引起毒性反應,使局部紅腫、奇癢、疼痛,並在腫塊中央可見一細針孔樣傷痕。
雌蜂腹部尾端有與毒腺相連的蜇刺,它蜇人時可將毒液注入人體。蜂毒主要含有蟻酸、鹽酸、組胺多肽及透明質酸酶等,上述物質可使蜇刺部位紅腫奇癢、疼痛。如被蜂群蜇傷,可發生嚴重毒性反應,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溶血及出血、中毒性肝病,甚至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蜇蜂,也稱馬蜂,毒力極強,其毒液內含組胺、5-羥色胺、透明質酸酶、磷酸脂酶A及磷酸脂酶B等。人體被蜇刺部位因局部血管痙攣,最初呈現白色,繼之血管擴張充血變紅腫、起皰、局部有灼熱感和劇痛,少數可發生淤血及組織壞死。有的中毒症狀嚴重,可出現發熱、煩躁、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肌麻痺、心肌麻痺而死亡。少數過敏體質者,可發生過敏性鼻炎、口舌麻木、口唇及眼瞼水腫、喉頭水腫、血壓下降、休克及昏迷。
兒童被一般蜘蛛咬傷,僅局部出現紅腫、疼痛。但有一種毒力極強的雌性紅斑蛛,因背部有一紅斑而得名,它的顏色除紅斑外,皆為黑色,在與雄性交配後,便把雄蜘蛛吃掉,故又名黑寡婦蜘蛛,其毒液為一種毒蛋白,毒性劇烈,甚於蛇毒。小兒被叮咬後局部產生水皰、周圍紅腫、外觀呈打中的靶心狀、受傷部位劇痛難忍。紅斑蛛毒主要損害神經系統,導致運動中樞麻痺,甚至引起死亡。但由於每次注入的毒液量很少,通常只對嬰幼兒有致命的威脅。
蠍子的尾鉤蜇人時,可將蠍毒素注入人體,被蜇處紅腫、劇痛,有時形成水皰。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嚴重者可出現頭暈、頭痛、全身不適、胃腸道出血、抽搐,甚至呼吸肌麻痺等。
螞蟻咬傷的痕跡常不明顯,有時可出現水皰,傷口周圍紅腫、發癢。
當兒童被上述有毒昆蟲蜇咬後,家長們不要驚慌,首先根據孩子的訴說及上述提到的傷口的表現識別是何種昆蟲蜇咬,判斷被蜇咬的嚴重程度,以做相應處理:
局部紅腫的傷口用肥皂水或5%~10%蘇打水清洗,以防繼發感染。也可外塗碘酒、爐甘石洗劑等,以消炎、止癢、止痛。如果採用局部冷敷或冰敷,也可起到上述作用,並可減緩毒素的吸收。若傷口處可見蜇刺或毒針,要拔除蜇刺或毒針,可用一堅硬薄片或指甲,在病灶處輕輕刮擦,迅速拔出蜇刺,不要用手擠壓傷口以防毒液更快吸收和擴散。若兒童中毒症狀嚴重,傷口處腫脹明顯,立即用止血帶在傷口近心端結紮,每隔15分鐘放鬆1分鐘,傷口處冰塊冷敷,緩解毒素吸收。病情嚴重者,在做簡易處置後,立即送醫院搶救。
其實很多事情都可做到防患於未然,如何預防孩子被蜇咬應是父母關心的:
一、不讓孩子到沼澤地或垃圾箱附近玩耍;
二、孩子在戶外長時間活動時,盡可能給孩子穿長袖襯衫和長褲,並將褲角塞入襪子中,以減少體表與昆蟲直接接觸的機會;
三、檢查住房周圍有否馬蜂窩,發現蜂窩要馬上予以清除;
四、告訴您的孩子,如果發現蜂箱、蜂窩或蜂群要盡快地離開,不要招惹或擊打它們,那樣做會引來群蜂襲擊;
五、當您的孩子戶外活動回家之後,父母應對孩子檢查一下,特別要注意孩子髮際、頸後、腋窩和膝部等處是否有被昆蟲蜇咬的痕跡,發現有異常時,立即進行處理,並密切觀察全身局部反應,以免貽誤治療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