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飲食養生 | 養生知識網


 

A-A+

「三伏」天飲食養生

2013年01月1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82 ℃ 次

“頭伏”開始的日子,也預示著三伏天的正式到來!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間。炎炎夏日,酷熱潮濕,人體不能適應高溫的調節,容易導致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泌尿系統等方面出現問題,出現頭暈腦漲、心煩口乾、胸悶心悸、自感發熱等現象。那麼,“疰夏”時節,我們該如何調節身體、增強體質呢?

三伏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

今年的“三伏”:頭伏為7月14日,中伏為7月24日,末伏為8月13日。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標籤:【養生】【飲食】【天】【三伏】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