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節的習俗:蕩鞦韆、燒塔
養生之道網導讀:潮汕中秋節的習俗,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如潮式月餅、蕩鞦韆、吃芋頭、吃糕仔、燒塔……這些潮汕中秋節的習俗,你聽說過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潮汕中秋節的習俗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托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蕩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著一個獨特的習俗——蕩鞦韆。中秋之夜的蕩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綵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蕩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台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悅,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著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秘有趣的活動。據說,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游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標籤:【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中秋節除了月餅還吃什麼】、【各地中秋節的習俗】、【閩南中秋節習俗】、【漢族中秋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