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處暑的習俗:龍眼配稀飯、吃糯米丸
養生之道網導讀:處暑是秋季的節氣,福州處暑的習俗多多,有吃龍眼配稀飯、吃糯米丸等習俗。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福州處暑的習俗,你不妨來看看這些習俗與你們的有什麼不同!
福州處暑的習俗
處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開始。處暑象徵著東南季風最後退出我國大陸,西北季風開始統治我國大陸。處暑以後的天氣真正轉入秋季了。
福州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裡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裡的家看,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這句話折射出老福州人過去的生活,“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
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另外,龍眼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長智的傳統食物,對失眠、心悸、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貧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對於病後需要調養及體質虛弱的人有輔助療效。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
另一方面,“處暑”過後不宜再多喝涼茶,飲食中盡量要避免寒涼食物。處暑過後要進入秋天,中醫上有“補秋”的說法,所以少喝涼茶、多吃龍眼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
處暑宜多食“白色食品”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緊繃,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有效防治“秋燥”,除了要重視精神調養外,還可重點在飲食上下工夫。
“處暑”後,我們要多湯水,少辛辣。平時可以多熬一些粥,煲些湯,多吃芳香滋潤的食品,例如銀耳湯、荷葉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入秋後養生最主要的方面是養肺,而“白色食物”易入肺,因此可以多吃一些,例如百合、蓮子、薏米、梨、白色的蔬菜等等。
此外,入秋後適量飲些藥茶也對身體很有幫助。例如,我們可以用西洋參來泡水喝。西洋參能“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參在處暑之際可以幫助人們抵抗疲勞,緩解壓力,提高精神。此外,在飲茶方面,最好以淡茶為主,濃茶在處暑後則需少喝。
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之功,且含有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但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另外,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須慎食。
再次,要注意盡量少食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
處暑時,起居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以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標籤:【大暑熱還是處暑熱】、【處暑還熱嗎】、【處暑養生防秋乏】、【處暑習俗吃什麼】、【處暑節氣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