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入秋生活常識 | 養生知識網


 

A-A+

慢性胃炎患者入秋生活常識

2013年01月09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5 ℃ 次

燥是秋天的天氣,在炎熱的夏天過去之後,隨著夏秋之交的空氣中水濕逐漸消失,自然界開始呈現一片乾燥現象。慢性胃炎患者在此季節中會出現特有的症狀和理現象,如胃胱部隱痛、口鼻咽干、皮膚乾燥、大便干結等反應。再加上金秋之際瓜果豐盛,慢性胃炎患者也可能因多吃水果而產生問題。

秋燥要區分濕燥和涼燥

中醫理論裡,秋燥有兩種,一為濕燥,一般在中秋前為多,出現的症狀以陰虛內熱為多,如咽干鼻燥、皮膚乾澀、大便難而數日一行。另一種是涼燥,往往出現在中秋以後,深秋漸至,氣候漸涼,常為秋涼外來,表現為胃胱部隱痛、泛酸水、大便溏薄、胱部寒、四肢不濕。

濕燥推薦方:對於濕燥之慢性胃炎患者,在這一時期可以多吃一些生梨,一旦出現咽干鼻燥等症狀,可以用這樣幾味藥來治療:肥玉竹9克,北沙參12克,玄參12克,生梨皮30克,生扁豆12克,茯苓12克,用水煎服。

涼燥推薦方:對於涼燥導致脾胃虛寒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用這樣幾味藥:蘇葉6克,小茴香12克,淮山藥12克,吳茱萸3克,炒白朮12克,熟地12克,用水煎服。

消耗過大消化功能會減退

上海的初秋往往會出現滯延不去的“秋老虎”,氣候依然十分炎熱炙人,慢性胃炎患者應特別注意休息和對體液、電解質的補充。同時飲食也應清淡,少油膩。如果汗出過多消耗過大會感到疲勞,抵抗力下降,同時也容易造成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常可出現胃納欠佳、大便稀薄、消瘦、胸悶等現象。

化濕健胃醒脾推薦方:出現以上這類徵象,可加服陳皮、山楂等開胃醒脾之藥,也可服用一些簡單的中藥,如藿香9克,佩蘭9克,滑石30克,焦大麥30克,生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用。

1、秋天應注意飲食衛生,不能麻痺大意,盡量不吃過夜的未經重新煮透的剩菜剩飯,尤其是放在冰箱裡的宿食。

2、不能過分地厭惡太陽,過於避熱趨涼,整天躲在空調房裡,或飲冷無度,這些都是對胃腸功能不利的。常可出現胃胱疼痛、嘈雜泛酸、腹瀉等症狀。

3、入秋之後,夜間入眠時要注意蓋好身子,捂好肚子,以免受涼。

4、秋天瓜果非常豐富,應當心秋瓜壞肚,因此不可恣食。經過了一個長夏,人體腸胃內虛,胃腸道的抵抗力已經較低了。而此時正是大量瓜果上市的時候,慢性胃炎患者應避免過度貪食生冷瓜果,以防阻礙脾胃運化。同時要做好瓜果清洗工作,以免毒滯腸胃,釀成急性胃炎和痢疾。

總之,夏秋之交氣候由熱轉涼,人體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人也應隨之而奉收正氣,注意對元氣精華的斂養。而對於慢性胃炎患者來說,應更加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比夏季要早睡,早上適當早起,精神不要太激動外露,以防正氣消耗外散,做到這些,對於慢性胃炎的康復是有利的。

 

標籤:【生活常識】【入秋】【患者】【胃炎】【慢性】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