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 養生知識網


 

A-A+

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2016年01月02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24 ℃ 次

養生導讀:今年的處暑節氣就要到了,時間為8月23日。隨著處暑臨近,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處暑過後還熱嗎?就字面意思,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意思,但民間有“處暑處暑,熱死老鼠”的諺語,到底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我們一起瞭解一下。

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處暑就要到了,這個節氣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2014年處暑節氣在2014年8月23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星期六。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處暑節氣,這裡的“處”是躲藏的意思。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後,一年當中最悶熱的“伏天”結束了。不過,南方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處暑處暑,熱死老鼠”之類的老話。過了處暑,到底是“熱死老鼠”還是“暑天結束”呢?

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但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裡,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一、北方氣溫下降明顯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二、南方感受“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如果“出伏”以後繼續出現“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從歷史資料看,夏季往往要延續到九月中下旬,那時候天氣才會真正涼爽起來。不過,進入處暑節氣後,晝夜溫差將漸漸拉大。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後還有人赤膊。

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

處暑後溫差大,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患有慢性腸胃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處暑過後還熱嗎?還要熱多久

最後提醒,處暑後,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髮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干結等秋燥現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標籤:【處暑過後還熱嗎 處暑過後還要熱多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