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2022年06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拔罐可以治療疾病,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有行氣活血、疏經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濕等功效。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成了民間常用防病治病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下拔火罐常用的九個穴位,也是主要治病穴位哦。

中醫拔罐常用的九大穴位:

一、合谷穴。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洩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於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二、湧泉穴。

湧泉穴是足少陰經第一個穴位,位於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容易蘊集於此,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體內其它部位,造成許多疾病。湧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精力充沛,則齒固發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三、內關穴。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四、三陰交穴。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的滋養,後天之精有賴於先天的促動。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後天之精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五、大椎穴。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六、百會穴。

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髮,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百會穴位於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七、背俞穴。

人體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佈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八、神闕穴。

神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被稱之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於任脈,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五、背俞穴。

人體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佈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九、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體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稱之為“長壽穴”。有關足三里的經絡理論已被大量現代研究所證實,足三里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功能和內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醫經絡學認為,足三里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循行從頭到足,縱貫全身,主要分佈於頭面、胸腹及下肢外側的前緣。

所以足三里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病、糖尿病等。經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中醫養生,選擇拔罐,上述九大穴位大家要所瞭解,這樣,在拔罐時才能有的放矢。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安全地拔火罐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如何安全地拔火罐?

1. 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由於拔罐時所產生的負壓較大,如果瓶口不光滑,很容易在起罐時扎傷皮膚,在皮膚上留下創面。因此,玻璃罐使用之前一定要用手摸摸瓶口是否光滑,看罐身是否有裂口,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換掉。

另外,有的人較瘦,皮膚組織不夠豐富,拔罐前可以在皮膚上塗上一層凡士林或石蠟油、菜油,這樣更容易操作,也不會漏氣。

中醫拔罐治病常用九大穴位

2. 酒精棉球別碰罐口

拔罐前,要先將罐中的空氣排出後才能形成負壓使用。有的人用投火法,即用棉球或紙蘸上酒精後投進去,但這比較容易起火。吳鳳傑技師建議,在家可用閃火法,用棉球蘸些酒精或白酒,把棉球點燃,用鑷子或鉗子夾著放入罐中,三五秒後立即拿出來,這樣玻璃罐中氧氣迅速消耗,形成真空,就可以直接拔罐了。

如果燃燒時間太長,空氣會重新進去,沒有負壓產生,就拔不起罐;若時間短了,空氣沒有消耗盡,同樣拔不起罐。

總的來說,閃火法風險較小,但要注意,酒精不能滴來滴去,玻璃罐用之前一定要檢查,不能沾上酒精。此外,一定不要把燃著火的棉球放在瓶口,否則瓶口溫度高,放在皮膚上就可能燙傷。

3. 留罐別超過20分鐘

拔罐的時間並非越長越好,15~20分鐘即可,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如果皮膚特別嬌嫩,則不宜超過15分鐘。吳鳳傑技師提醒,“曾經有個病人拔罐五分鐘就起泡了,可見每個人時間都不太相同,可以通過玻璃罐隨時觀察,發現異常要及時拔掉。”

而在使用多罐時,排列一般不宜太近,否則易因牽拉產生疼痛,同時罐子互相排擠,也不易拔牢。

4、起罐時別硬扯

由於罐吸附在皮膚上,起罐時如果生拉硬拽,會感覺非常疼,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入,罐子即能脫下。

需要提醒的是,處於飢餓狀態、大出血、大汗、長期腹瀉、過度疲勞的人,一定不能拔罐,否則很容易暈罐,出現休克症狀,一定要休息後,症狀緩解了才可以拔罐。此外,在家還可以使用真空罐,效果跟玻璃罐差不多,也更易操作、更安全。

標籤:【中醫拔罐】、【拔罐治病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