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的防治方法
養生導讀:膝關節炎是膝關節的常見疾病,是膝部位的遠傷病。並非關節疾病,因目前大多數人還不瞭解遠傷病,所以仍以大家熟悉的概念“膝關節炎”相稱。中老年膝關節疼痛,多數情況下是骨關節炎在作祟,發病率很高,隨著社會老齡化,該病發病率將進一步隨之升高,並且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干預。
一、骨關節炎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
骨關節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因尚不明確, 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鬆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
老人易得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見, 女性多於男性。在人群中的總患病率為16%,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為10%-17%,60歲以上為50%,75歲以上為80%,骨關節炎最終致殘率為53%。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 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
二、上下樓梯膝蓋疼,要及時到醫院查清病因
從膝關節的解剖特點來看,膝關節由脛骨、股骨及髕骨三部分組成,關節表面覆有透明軟骨。膝關節相關附屬結構還包括半月板和韌帶,半月板可減少關節面的摩擦,緩衝震盪。一般情況下,膝關節出現問題的表現都是上下樓疼,或是爬山、長時間下蹲後站起疼痛,這主要是因為髕骨與股骨之間的壓力太大造成的。
臨床上有種疾病叫髕骨軟化症,是指髕骨軟骨出現退行性改變,包括軟骨腫脹、碎裂、脫落等,可發展為髕股關節骨關節炎。退變軟骨受到的壓力刺激大了,就會出現膝關節疼痛。而有些人往往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現象,忍著不去醫院就診。其實,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弄清病因,對症治療,延緩病情的進展。
上下樓梯膝蓋疼
許多40多歲的人會出現髕骨軟骨軟化,尤其是女性,有的人表現為上下樓梯膝蓋疼,有的人不疼,出現疼痛主要是由髕骨關節兩側壓力不平衡引起的。在屈腿的時候,外側關節面壓力大,時間長了,關節面出現磨損,就會造成關節疼痛,臨床上稱為“髕骨外側擠壓綜合征”。若膝關節關節面內側軟骨和半月板出現磨損,不治療的話,慢慢就會變成“羅圈腿”,臨床上稱為“膝內翻”。如果通過檢查發現是這個原因,我們建議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使膝關節受力平衡,避免膝關節磨損加重。
三、骨關節炎應進行階梯式治療
骨關節炎是人體自然的老化過程,隨著年齡的增大,關節的磨損會越來越嚴重,過度活動也會加重關節軟骨的退變。有些患者以外因為主,例如活動多或干重活兒多,還有些人是以內因為主,如自身生理解剖異常等,若髕股關節不在其正常的位置活動,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自然老化所引起的關節軟骨退變程度一般不會太嚴重,有的一個腿病情重,一個腿輕,要首先明確原因再對症治療。
目前醫生處理骨關節炎的策略是階梯式治療,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治療
首先是非藥物治療,包括告訴病人減少上下樓梯及蹲起的動作,減少對膝關節的擠壓,別受涼,注意保暖,不突擊鍛煉。
其次是藥物治療,早期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有氨基葡萄糖類的,可以對關節起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病情繼續發展,就需進行關節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鈉,起到潤滑劑的作用,還能修復關節軟骨,減少炎症。
若病情進一步進展,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好,可以採用關節鏡進行處理,通過射頻刀把磨壞的關節軟骨面修一修,把韌帶平衡一下。如果磨損太重,關節變形厲害,像“羅圈腿”或“X形腿”,關節軟骨都磨壞了,就需要進行關節表面置換手術,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換關節”。
四、關節置換不是換整個關節
提到關節置換,老百姓有個誤區,認為換的是整個關節。骨關節炎的病理表現為關節軟骨破壞、軟骨下骨硬化等。通過手術把磨壞的軟骨面去掉,把經過精密設計和製造的人工關節通過一些措施固定在經過處理後的骨質上,然後在上下關節假體間放入人工的墊兒,模擬半月板的功能,最後把膝關節力線調整好,這樣,關節的功能就正常了。所以手術並沒有換掉整個膝關節,而是一種“表面置換”。
關節置換
目前關節置換手術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手術很快,一般一個半小時就能結束,手術後3天內配有止疼泵,病人幾乎感覺不到疼。術後7到10天,關節就可以屈曲120度,術後4到6周患者基本就可以不用助行器獨立行走。
雖然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有了更先進的治療骨關節炎的辦法,但是最好還是不得病。這就要求我們平常運動鍛煉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量力而行,許多老人退休後熱衷於爬山鍛煉身體,但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關節情況,若因活動過度而最後到了換關節的地步,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