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及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艾草的功效及藥用價值

2021年05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艾草別名艾蒿、遏草、灸草﹑香艾、黃草﹑青、蘄艾、蒿枝、艾﹑醫草﹑冰台、艾絨、艾葉。科屬分類菊科, 艾屬,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份。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做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

藥用價值: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氣血、逐寒濕、溫經脈、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標籤:【價值】【藥用】【功效】、【艾草】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