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妙方幫你防治春季水腫
水腫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症狀表現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二類,常見於腎炎、肺心病、肝硬化、營養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臨床上根據水腫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水腫僅發生於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皮下組織,指壓後可出現組織輕度凹陷,平復較快。有時早期水腫,僅有體重迅速增加而無水腫徵象出現。
中度:全身疏鬆組織均有可見性水腫,指壓後可出現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凹陷,平復緩慢。
重度: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皮膚緊張發亮,甚至可有液體滲出,有時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積液。
中醫治療:(僅供參考)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為風邪外襲所致發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於面部,後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薑、白朮、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樸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