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血液化驗單有一個指標,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有些人的血液化驗單顯示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一般是細菌感染,我們來瞭解一下。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通常拿到一張血常規化驗單,醫生主要看三個數據: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而白細胞計數就是常說的血象,後兩者則是白細胞的分類。眾所周知,白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專門幫助人體抵禦細菌等外來入侵。不過,其實在這些衛兵裡,有一隊“精兵強將”更需要關注,那就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進行戰鬥時總是衝在最前面,在人體免疫系統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醫生來說,看血液化驗單不僅僅看白細胞有沒有低於正常值,還要關注中性粒細胞的數量。
中性粒細胞是什麼?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瀰散分佈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其顆粒表面有一層膜包裹,可分1~4型,顆粒中含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甘酸酶、鹼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
專家說,如果白細胞數量高於1萬,炎症比較厲害,可以使用消炎藥物、打吊瓶,白細胞數量低於4000,說明抵抗力比較低,退燒藥等要少用。如果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細菌感染。白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高的話一般白細胞也高,常見為感染,一般感冒都會導致增高。
感冒會導致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高,說明是細菌感染;白細胞計數低,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則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細菌感染。當然,這是基本判斷方法,具體情況還需醫生確定。
知道了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那麼中性粒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解釋。
一、中性粒細胞偏低的原因
1、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損傷、機體長期接觸鉛、汞、苯等;某些藥物如氯黴素、合黴素;長期接受放射線及放化療患者。
5、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7、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
二、中性粒細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粒細胞偏低會導致骨髓發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的造白細胞組織增生、部分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傷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蟲病(瘧疾、黑熱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瓦爾登斯特倫病、多發性骨髓瘤、費爾提綜合征、貧血(缺鐵、缺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放射線(如:定位治療)、粒細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塞秦、保泰松、抗甲狀腺藥等;免疫-免疫變態反應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三、中性粒細胞偏低怎麼辦
一般是這樣的,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後,進入血液或組織。在骨髓、血液和結締組織的分佈數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細胞的數量約占白細胞總數的55%一70%。中性粒細胞屬多形核白細胞的一種,由於其數量在粒細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將多形核白細胞指中性粒細胞。
該細胞內含許多瀰散分佈的細小的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顆粒中含有髓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過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細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強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中也極少或完全沒有這種酶。在細胞化學上,一般將這種髓過氧化物酶作為中性粒細胞的標誌。
中性粒細胞具有很強的趨化作用。所謂趨化作用,就是細胞向著某一化學物質刺激的方向移動。對中性粒細胞起趨化作用的物質,稱為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中性粗細胞膜上有趨化因子受體,受體與趨化因子結合,激活胞膜上的鈣泵,細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細胞移向產生趨化因子的部位。
看了以上的介紹,現在你知道中粒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了吧。如體檢中發現中粒細胞百分比偏低,要盡快查明原因,及早治療哦。中性粒細胞偏高和中性粒細胞偏低都對身體健康有影響,那麼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值是多少才正常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中性粒細胞監測是尿常規檢查中必檢項目,中性粒細胞影響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參考值:
參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細胞的監測意義
1、增多
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症、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減少
見於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細胞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由於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分解,這樣,入侵的細菌被包圍在一個局部,並消滅,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體內擴散。當中性粒細胞本身解體時,釋出各溶酶體酶類能溶解周圍組織而形成膿腫。
中性粒細胞是血常規化驗其中的一項,但是你會看血常規化驗單嗎?拿到血液化驗單,通常病人都會很茫然,密密麻麻這麼多數據,到底說明了什麼?尤其是看到有幾個升高或者下降的箭頭,更是內心恐懼,不知道問題是否嚴重。
專家說,通常拿到一張血常規化驗單,醫生主要看三個數據,白細胞計數(WBC)、淋巴細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而白細胞計數就是常說的血象,後兩者則是白細胞的分類。所以,中性粒細胞數量需關注。下面就教大家該如何看血常規化驗單。
一、中性粒細胞數量需關注
眾所周知,白細胞是人體的“衛士”,專門幫助人體抵禦細菌等外來入侵。不過,其實在這些衛兵裡,有一隊“精兵強將”更需要關注,那就是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進行戰鬥時總是衝在最前面,在人體免疫系統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醫生來說,看血液化驗單不僅僅看白細胞有沒有低於正常值,還要關注中性粒細胞的數量。
如果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高,說明是單純的細菌感染;如果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細菌感染。
血象中還會有嗜酸性細胞百分比和嗜鹼性細胞百分比這兩個數據,這主要是白血病的指標,嗜酸性細胞百分比高也可能是患者有過敏的情況。
還有兩個需要關注的數據是紅細胞計數(RBC)和血紅蛋白濃度(HGB),如果低了就意味著貧血。紅細胞增高則一般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原發性、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臨床常見疾病。
二、中性粒細胞抗體的檢測方法
可採集玻片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來檢測凝聚的中性粒細胞,不像紅細胞凝集試驗,粒細胞凝集程序不需加抗球蛋白試劑,僅依賴中性粒細胞自身能量凝聚。採用新生兒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母親血清進行凝聚試驗,能分析中性粒細胞特異的靶抗原,包括NAl/NA2,NBl/NB2,NCL,NDl,NEt,9a。
幾種檢測抗體的方法可用於檢測抗完整中性粒細胞膜表面抗原的抗體。125L葡萄球菌蛋白和125L抗人IgG能同時檢測中性粒細胞表面的IgG。用螢光素標記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以間接免疫螢光法也可檢測中性粒細胞抗體。臨床可疑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的血清中,抗中性粒細胞抗體的陽性率約為35%。陽性患者需做追加試驗,用高速離心法去除免疫複合物,並且用Fc受體相應的單克隆抗體封閉免疫複合物,再檢測抗中性粒細胞抗體。
抗中性粒細胞抗體也能與正常骨髓髓樣前體細胞反應,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血清易與不成熟的髓樣前體細胞反應,同時對成熟粒細胞也反應。
鑒定特異抗中性粒細胞靶分子技術包括:蛋白質印跡法、免疫沉澱法和抗原捕獲法,抗原捕獲法用單克隆抗體在聚丙乙烯珠或多孔反應板內固定中性粒細胞膜分子,這些固定的分子經血清孵育,抗免疫球蛋試劑檢測特異抗體。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中性粒細胞的各種常識,你都瞭解了嗎?中性粒細胞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繫,瞭解中性粒細胞知識很重要。
標籤:【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中性粒細胞偏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