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恆之腑的現代研究進展 | 養生知識網


 

A-A+

奇恆之腑的現代研究進展

2018年11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對奇恆之腑的現代研究,大多為理論探討,主要集中於對奇恆之腑的總體認識以及有關腦主神明的爭論方面。

1.對奇恆之腑的總體認識

有學者認為,奇恆之腑僅是臟腑學說形成早期關於何者為髒,何者為腑的眾多說法的“一家之言”,不論是從臟腑本義,還是從臟腑系統的最終確立來看,均不得將其作為臟腑系統的組成部分。故有人提出藏象學說中無需在五臟、六腑之外再列奇恆之腑一類。另有人提出男性的奇恆之腑為精室,應將精室歸屬於奇恆之腑。

2.關於腦主神明的爭論

對腦主神明的爭論,主要涉及到其理論的發生以及腦主神明與心主神明的關係等。有人對中醫腦理論演進軌跡的研究認為,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就認識到腦位於顱內,由髓匯聚而成,具有與神明相關的功能活動。在戰國到秦漢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始終認為腦與神明有關,但中醫學在建構其理論體系時,卻未能納入這一認識。這種認識影響了後世晉唐宋元明時期醫學思想,中醫理論儘管對腦的認識多有闡發,但並未有實質性突破,一些觀點多受同期道家學術的影響。這一時期醫家對腦的認識非常深入,認識到了腦分溝回,主神明等。到明清時期,隨著西學腦說的傳入,引發了圍繞腦理論的中西匯通,概其成就,其理論上的匯通成績較大,臨床匯通較為欠缺,其結果是匯而未通。對腦生理功能的發生學研究,認為其發生學原理涉及腦的解剖、生理觀察、理觀察、道家文化的影響和西學腦說的影響五個方面。但也有人認為中醫學“腦主神明”觀在道家、道教“泥丸主元神”觀念形成之前就已經有其雛形,而它被發揚光大則是近到受西醫解剖學影響的結果;另外,中醫學與道家、道教在腦與神問題的認識、存在部位、認識途徑、立論依據、神的概念等方面的差異,因而認為中醫學“腦主神明”觀的建立主要源於西醫學的傳入,而與道家、道教之論關係不大。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在現代西醫學思想的影響下,結合中醫原有理論而又提出了腦主神明說,也有人調和兩種學說,而提出心腦共主神明說,認為在生理活動中,心與腦都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心受腦的支配而活動,而心的正常活動又為腦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應。心主血脈,腦藏精髓,血與髓互生互化,共養心腦,兩者都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心磁比腦磁強百倍,所以心對腦有強大的影響力。同時心腦之間構成了一種最佳耦合狀態,使腦的功能不能離心而獨立進行。有學者考證,“思”字就是“囟”,即腦與心的結合,這是心腦一起共主神明的最好註腳。有人則認為腦主先天元神,為腎命之使;心主後天之神,為後天生命活動之統帥與調控中心。但有人則認為神有兩個層次的不同作用,第一層次是“心藏神”之神,它是全身的最高主宰,又可叫“元神”;第二層次是第一層次“神”的表現形式“明”之一的“精神”,它是次高級的主宰,可稱為“識神”。或認為心主神明,神明是生命得以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是生命之神,而腦主神經。另外,有人研究了腦的生理特點,認為腦喜清而惡濁,喜盈而惡虧,喜靜而惡躁,喜通而惡瘀,為中清之髒,不能容邪;寧靜之器,內持為貴。
 

標籤:【研究進展】、【現代】、【之腑】、【奇恆】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