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給你恢復紅潤氣色
養生導讀: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沒有該有的活力與膚色。顯得死氣沉沉地,病兮兮的狀態,著實讓人看著不舒服,讓家人擔憂。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疾病,感到非常困惑。排除病變原因,其實這種氣色不好,中藥完全可以調理的,恢復紅潤氣色需要堅持與積極配合。
祖國醫學認為“有諸內,必形於外”,氣色不好就是體內臟腑氣血失調的外在表現。
面色分為常色和病色。亞洲人的膚色是紅黃色,明亮潤澤。
健康人面部:隨著季節、氣候變化,或由於飲酒、勞動、情緒、日曬等,引起臨時性面色改變,稱為常色中的客色,屬於正常範圍。
病色:指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面色。中醫將病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各有主病,但在臨床上排除實質性病變之後,常見的氣色不好主要有面色萎黃或蒼白、面色潮紅、面色灰黑等。
1、面色萎黃或蒼白:即面色淡黃或蒼白無光澤,還可伴有嘴唇指甲色淡,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或手足發麻,女性月經量少等。此類面色多為營養不良和貧血徵兆,但如果是黃色波及眼睛鞏膜或全身都發黃,則要警惕肝膽發生病變。中醫認為,此症屬於氣血不足,飲食上應補充鐵質。
2、面色潮紅:即面部紅色淺淡,部位局限於顴部,紅色時間不持續。但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多在午後顴紅者,還可伴有手足心熱、心煩失眠、盜汗等表現。常見於結核病、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或房事過度等原因導致的腎陰不足等。中醫認為,此症屬陰虛內熱,生活上宜調暢情志,加強營養,注意休息。結核須配合抗結核治療,更年期綜合征須配合寧心安神之品,房勞過度者則要節制房事。
3、面色灰黑:即面色灰黑,黯而無光澤,常表現為眼眶灰黑,膚色晦暗,可伴有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情緒不佳,缺乏激情和自信,甚至畏寒肢冷,性功能下降。中醫認為,操勞過度,腎氣虧損,陽氣不足,血脈運行不暢而瘀滯,故面現黑色。生活調理應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加強體育鍛煉。治療宜溫補腎陽,可服用金匱腎氣丸。若不怕冷,反伴有陰虛火旺症狀,則為腎陰不足,虛火內生,宜服用知柏地黃丸。
臨床上還有很多的面部的氣色異常,都可能是疾病的先兆表現。因此氣色不好時,在除外某些疾病之後,只要調理得當,再配合飲食營養,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一般月餘即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