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的功效與作用_烏藥的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_烏藥的藥用價值

2018年01月27日 中草藥 暫無評論 閱讀 27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烏藥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烏藥圖片、烏藥的藥用價值、烏藥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中藥烏藥目錄(可點擊哦):
烏藥簡介
烏藥圖片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的藥用價值
烏藥的炮製方法
烏藥的副作用
烏藥醫書記載
烏藥種植技術

烏藥簡介


烏藥,中藥名,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乾,或直接曬乾。

本品多呈紡錘狀,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長6~15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皺紋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可見午輪環紋,中心顏色較深。氣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

烏藥圖片


烏藥

烏藥

烏藥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1、溫腎散寒

用於胃寒痙攣,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

2、行氣止痛

治氣逆胸腹脹痛,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

3、開胸解郁

還可以理七情鬱結,治療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

4、消食驅蟲

用於小兒疳積,還能對小兒腹中有蟲起到驅蟲的作用。

5、消炎止痢

治療腸炎痢疾,大便帶膿血,食少便溏。

6、消腫止痛

對跌打損傷,風濕麻痺也有很好的療效。

烏藥的藥用價值


順氣,開郁,散寒,止痛。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

1、治心腹氣痛:烏藥,水磨濃汁一盞,入橘皮一片,蘇一葉,煎服。(《瀕湖集簡方》)

2、治渾身脹痛,氣血凝滯者:香附(鹽、酒、便、醋四分制之)、烏藥,共細末,酒下四、五分。(《慎齋遺書》香附散)

3、治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後頭痛:川芎藭、天台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下。(《綱目》)

4、治產後腹痛:天台烏藥、杜當歸,為末,豆淋酒調下。(《朱氏集驗醫方》烏藥散)

5、治小腸疝氣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二鐘,煎一鐘,露一宿,空心熱服。(《孫天仁集效方》)

6、治腎經虛寒,小便滑數及白濁等疾:天台烏藥(細銼)、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為末,別用山藥炒黃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數十粒,鹽湯或鹽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婦人良方》縮泉丸)

7、治小兒慢驚,昏沉或搐:烏藥磨水灌之。(《濟急仙方》)

8、治瀉血,血痢:烏藥不以多少,炭火燒存性,搗羅為末,陳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聖濟總錄》烏金丸)

9、治跌打損傷(背部傷尤宜):烏藥一兩,威靈仙五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10、風濕麻痺。用烏藥一百兩、沈香五十兩、人參三兩、甘草四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空心服,姜鹽湯送下。此方名烏沈湯。

烏藥的炮製方法


揀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泡透,根據季節注意換水,防止發臭,及時撈出切片。如已在鮮時切片者,篩去灰屑。

1、炒制:取淨烏藥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取出。

2、麩制:取淨烏藥片,用麥麩炒至微黃,篩去麥麩即得。

3、醋制:取烏藥片與醋拌勻,略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每烏藥500g,用醋60g。

4、酒制:取烏藥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酒盡時,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烏藥500g,用黃酒60g。

5、鹽制:取麥麩,炒熱,加入經鹽水潤半小時的烏藥片,炒3-4分鐘至呈淡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烏藥16kg,用鹽0.4kg,開水2kg,麥麩2kg。

烏藥的副作用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有實熱和陰虛內火甚者不宜使用。

1、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

2、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3、《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4、《本草經疏》:“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乾、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皆不宜服。”

5、《本經逢源》:“不可見火。”

烏藥醫書記載


1、《本草拾遺》:主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2、《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除一切冷,霍亂及反胃吐食。瀉痢,癰癤疥癩,並解冷熱。

3、《綱目》: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

4、《本草通玄》: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

5、《玉楸藥解》:破瘀洩滿,止痛消脹。

烏藥種植技術


1、種子

選取生長良好、粗壯的植株作為采種的母株。在每年冬前後20天採摘核果。核果採摘後,清除外表皮,挑除變質及不飽滿的種子,種子千粒重80g±4g,進行濕沙藏,期間需勤檢查,保持一定濕度。

2、播種

在每年清明前後播種,選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紅壤土(或紅黃壤土),播種前土壤應提前進行翻耕使其充分風化。播前施有機肥,採取條播或散播形式,播種密度約為每畝種子5kg。播種後蓋土(厚度在種子大小的三倍左右),並覆蓋稻草(切割為3cm~4cm長)。

3、幼苗管理

種子發芽後應根據氣候情況搭建黑色遮陽網。幼苗萌芽後應及時除草,並對幼苗進行追肥,每2個月進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陽網以煉苗。平時應注意抗旱排澇。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4、種植管理

移栽地應選取陽光充足,土壤肥沃處,在頭年立冬之前進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風化、熟化,同時除淨雜草樹根,耙碎整平,整成寬約1m的水平帶。山地以紅壤土(或紅黃壤土)、微酸性為宜,土壤應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內為宜。移栽前施有機肥,3月初移栽種苗,每畝約2000株~4000株。種植時深度應為蓋住根部上2cm~3cm,踩實,澆定根水。應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適當修剪。

5、蟲害防治

樟巢螟防治:以人工捕抓摘除蟲巢和施藥結合進行。冬季結合施肥深翻樹冠下土壤,以凍死土中越冬結繭幼蟲。

其他防治:其他防治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具體方法,農藥使用參照綠色食品有關農藥使用規定。

6、採挖

生長6年~8年後即可採挖,採挖時間為冬季。

以上就是一些烏藥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烏藥】、【烏藥的功效與作用】、【烏藥是什麼】、【烏藥的藥性】、【烏藥種植技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