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的功效與作用_麥冬的藥用價值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麥冬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麥冬的功效與作用、麥冬圖片、麥冬的藥用價值、麥冬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麥冬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麥冬簡介
麥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鬚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以塊根入藥。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麥冬圖片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
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1、清心除煩
適於內熱擾心之證,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等症。還適合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
主治陰虛肺燥,乾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
善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納呆不饑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麥冬的藥用價值
【藥名】麥冬
【別名】麥門冬、沿階草 。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
【製法】除去雜質,洗淨,潤透,軋扁,乾燥。
【性狀】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6~12g。或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注意事項】凡脾胃虛寒洩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麥冬的藥用附方
1、治療暑天汗出虛脫
用麥冬、人參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劑。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汗多口渴,體倦乏力有良效(編者註:此方為金代名醫李杲所創,方名叫“生脈散”,已製成生脈口服液)。
2、治療腸燥便秘
麥冬、生地、玄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於大便乾燥。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均有一定作用。
4、治療慢性胃炎
麥冬、黃芪各9克,黨參、玉竹、黃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
5、治療糖尿病
用蘆根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鐘,濾出煎液,藥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開後改為小火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每日1劑。用於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飲、心煩不寧,或見低熱,舌紅,脈細數。
6、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
麥冬、天冬、知母、川貝母、百部各9克,沙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陰虛燥咳者。
麥冬的配伍應用
1、配元參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
2、配半夏
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
3、配五味子
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4、配沙參
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喉乾燥等症。
5、配粳米
適用於熱病之後,或慢性病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證,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
6、配烏梅
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乾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適合。
麥冬泡茶喝的功效
麥冬性甘、微苦、微寒,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燥滑腸,用於陰虛引起的咽干鼻燥、乾咳、咳血、口渴、心煩、健忘、心悸、腸燥便秘等病症。秋季天氣乾燥,人們常感到口腔乾燥、咽痛,此時如果用點麥冬,有潤燥生津的作用。
麥冬補陰,側重於肺、胃、心三個臟器,特點是瀉肺中伏火、清胃中熱邪、補心氣勞傷,尤其常用於補益胃陰。當人體肺陰傷、胃陰傷時常會出現口唇、鼻咽乾燥,此時可以用麥冬泡水飲服,緩解燥邪引起的不適。使用時麥冬每天的用量不超過15克,可直接用水泡服,也可用麥冬配烏梅等泡水喝,能生津止渴,對肺胃津傷效果好。如果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常覺得渴、出汗不止,也可用生曬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好後放至溫熱時服用。如果齒縫出血,可用麥冬煎湯漱口。
需要注意的是,麥冬的用量不宜過大,因為它雖然生津,但有滋膩的特性,量大時會礙胃,影響消化功能。
麥冬的副作用
經臨床實驗證明,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該藥毒性很小,也無耐藥性。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各有不同,部分患者在服用麥冬的初期,可能會有腹脹、噯氣、大便增多等消化道症狀,但這些症狀一般於兩周後可自行消失。
麥冬性寒質潤,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乾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
另外,有報道稱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噁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所以服用麥冬之前一定要瞭解清楚它的用藥忌諱。脾胃虛寒洩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等這一類人群不能服用麥冬。
麥冬的栽培技術
1、生長習性
麥冬喜溫暖濕潤、較蔭蔽的環境。耐寒,忌強光和高溫,7月見花時,地下塊根開始形成,9-10月為髮根盛期,11月為塊根膨大期,2月底氣溫回升後,塊根膨大加快。種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溫經2-3個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發芽。種子壽命為1年。
2、選地、整地
宜選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種植,積水低窪地不宜種植,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蠶豆、黃花苜蓿和麥類為好。每畝施農家肥4000千克,配施100千克過磷酸鈣和100千克腐熟餅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整細耙平,作成1.5米寬的平畦。
3、繁殖方法
以小叢分株繁殖。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栽種,結合收穫,邊收邊選進栽。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鬚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5-30厘米、穴距20-25厘米開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8-10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後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60千克左右。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最好經常除草,同時防止土壤板結。
(2)追肥麥冬生長季長,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開始,結合松土追肥3-4次,肥種以農家肥為主,配施少量復合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以利塊根膨大。
(3)排灌栽種後,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溫保根,但不宜積水,故灌水和雨後應及時排水。
5、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葉枯病、黑斑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有蠐螬及螻蛄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澆注根部周圍土壤毒殺。
6、采收與加工
麥冬各地收穫年限不同,江、浙一帶栽後2-3年收穫,一般於4月下旬選晴天,用鐵耙將塊根挖起,切下塊根,置籮中用水洗淨,然後再翻曬3-5天,如此反覆多次,至七八成干時剪去鬚根,再曬至全干。也可邊曬邊搓,直至曬乾搓盡鬚根為止。
以上就是一些麥冬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麥冬的功效與作用】、【麥冬茶】、【麥冬泡水】、【麥冬】、【麥冬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