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 下盤不穩患上關節炎 | 養生知識網


 

A-A+

打太極拳 下盤不穩患上關節炎

2018年10月13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很多人都知道打太極拳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卻不知道打太極拳的時候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如果對於太極拳不瞭解的話,在練習中也是會受傷的。

太極拳小心打出骨關節炎

年逾六旬的方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覺得悶得慌,便在朋友們的推薦下,加入了太極拳發燒友小圈子。剛接觸太極拳時,方先生就被它剛柔相濟、婉轉靈活、行雲流水、連綿不絕的運動特點迷住了,於是他每天從早到晚刻苦練習。為增加腿腳力量,盡早達到“足下生根”的境界,他還特意苦練“樁功”。可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的腳下非但沒有穩如泰山,膝蓋卻疼得鑽心,嚴重時竟然打起了“軟膝”。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因為長時間的站樁導致他的膝關節患上骨關節炎,這讓方先生懊悔不已。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壓、心臟、肺部疾病關節、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講究度。鍛煉身體循序漸進,即便太極拳這一運動很適合老年人,初學者也要掌握進度。過度使用膝關節就像無休止地讓軸承轉動,最終只能導致關節磨損而“報廢”。

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年人在鍛煉時喜歡負重蹦、跳、上下坡或樓梯,這樣會增加髕骨的壓力。在爬樓梯時,髕骨承受的負荷是走平地的7倍,如果再負重的話,後果可想而知。患有膝關節炎的人,不適合跑步和登山,而最適宜的運動是游泳和散步。後者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增強日常活動能力,消除抑鬱和焦慮,減輕對膝關節的“載荷”。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患者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有頸椎、腰椎骨關節炎的人,應經常進行頸、腰旋轉和屈伸動作;手骨關節炎者,適宜經常進行抓、握等活動。

在影響女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列居第四位;而在影響男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則排序第八。目前,全球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罹患骨關節炎。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被骨關節炎折磨。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鍛煉或盲目鍛煉所致的關節組織病變。

太極拳健身 最好不用音樂伴奏

目前,人們對於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太極拳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運動方式,受到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普遍歡迎。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經常能看見一些人配合著音樂練習太極拳

一邊聽音樂一邊打太極拳,能夠增加動作的節奏性,增加了觀賞美感。但事實上,它不僅不能增強鍛煉身體的效果,有時候甚至會讓這樣的鍛煉方式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僅僅是作為鍛煉健身,而不是表演練習太極拳的話,不配音樂、自己一個人練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太極拳作為一項具有悠久傳統的拳術,它的理念與氣功有共通之處,講究的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打拳心為主”。在練習時,應當做到意識高度集中、呼吸均勻順暢,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到心靜,如此才能達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真正全身心地去打太極拳,不僅對人的身體素質大有益處,更重要的是能讓人心平氣和,心靜如水,它對於人的心理健康好處並不亞於身體健康。如果以音樂配合來打拳,人們練習時,招式動作上會不由自主地迎合音樂的韻律,心態上也不可能做到無視一切,尤其是不能做到忽視自己需要配合的音樂。這必然會造成人的心態不能全神貫注於打拳這件事上,也違背了太極拳的“以氣運身”的理念,從而影響練拳效果。

練習太極拳時,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專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鍛煉中去。至於配音樂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實更具表演意義,對於修身養性來說,功效卻遜色了很多。

打太極拳的指導 時間不宜過長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煉方法,在中國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我國《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 引”。漢代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作為健康運動,他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不猶戶樞不朽是也。太極拳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運動。 練習太極拳,除全身各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呼吸及意識活動。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坐髖、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 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太極拳運動也風行於國內外。

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的益處首先是它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勢及凝神靜氣等四個基本要素。現代醫學研究進一步證實,太極拳運動對老年性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周圍動脈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病都有一定療效,可作為老年慢性疾病的運動療法項目之一

太極拳是運用陰陽原理的極佳典範,每個動作都包含陰陽之變化。虛與實、動與靜、表與裡、開與合、進與退、收與放、左與右、剛與柔,相輔相成。太極拳注重 整體觀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靜無為,內外上下一致,以意領氣,氣隨意行,意到氣到。因此練習太極拳能調整陰陽,疏通經絡,達到保健的作用。練習太極拳要求 情神貫注、意守丹田、不存雜念,即要用意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鍛煉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的 休息,還益於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整。太極拳運動對情緒亦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可使老年人的自信心增強,睡眠改善,對情緒抑鬱者、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心 理調節作用顯著。還有專家研究後認為,堅持太極拳的鍛煉,能夠使神經系統中樞主導部分作用加強,通過其促進代謝和內分泌功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強,起到防 病和抗病的積極效應。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練習太極拳後,週身舒適,反應靈敏,心情也大為改善。

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動作緩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腦動脈內的血流量和供氧量,也能有效地改善腦神經細胞的營養,還可使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

不過,在具體鍛煉時,練太極拳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動作姿勢要正確

太極拳動作姿勢的基本要求是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斂臀、沉肩墜肘、舒指坐腕、尾閻中正。如果動作姿勢不正確,勢必影響力量的協調發揮,使不該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續緊張,造成局部肌肉勞損和關節的負荷過重,如屈膝下蹲動作深度過大,就會造成膝部勞損。

技術動作要規範

規範的太極拳技術要求氣沉丹田、圓襠活髖、內鼓外安、運動如抽絲、邁步如貓行,各種基本技術動作要做到起點準確,運行路線清楚,止點到位,動作連貫,上 下相隨,手眼配合,從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練習者在練習中,上下、左右脫節,如轉體動作,上體轉而下肢不轉,使膝關節扭曲力過大,造成膝關節運動損傷;或 者動作不連貫,造成不應有的停頓,使腿部肌肉持續緊張。

運動量不宜過大

多數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時間大都在40~60分鐘之間,還有25%的人超過60分鐘,其間休息時間過少。這樣的運動量對中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是不合適的,可考慮壓縮練習時間或延長間隔時間。

專業人士指導

在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極拳時出現了腿部肌肉和關節損傷。因此,練太極拳時最好有專業人士指導,或按運動處方練習,腿部已有損傷的中老年人不宜練習太極拳。

結語:老年人的關節本來就不穩定,在打太極拳的時候,關節的負重會成倍的增加,所以老年人打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啊!

 

 

標籤:【太極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