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保健 小寶寶有戀物情結 | 養生知識網


 

A-A+

少兒保健 小寶寶有戀物情結

2020年06月25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寶寶1週歲時,就會對身邊的物品情有獨鍾。比如:毛巾、娃娃、玩具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是一種態嗎?

寶寶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簡單地說,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至3歲之間,戀物行為在2歲時表現最為強烈。為什麼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那麼,都是什麼樣的物品最容易讓寶寶迷戀呢?大部分是柔軟的物體,是可以讓孩子擁抱、享有絕對操控權的物品,比如他們經常玩的絨布玩具、經常用的杯子、經常蓋的小毛毯等。

5種最容易讓寶寶依戀的物品

乳房、安撫奶嘴

新生寶寶對外界環境缺少安全感,一旦安全訴求無法得到滿足,那麼寶寶就會對媽媽的乳房或者安撫奶嘴產生依戀,乳房可以給寶寶溫暖舒適的身體感受,同樣跟安撫奶嘴一樣,也可以讓寶寶產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指頭、玩具或拳頭

當寶寶要尋求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物體,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時,指頭、玩具或拳頭便成為最好的選擇。伴隨著小寶寶對基本需求的生理滿足,這些物品也將讓小寶寶更加愉悅,盡快把糟糕的負面情緒排解掉。

毛毯

在寶寶最容易迷戀的物品中,毛毯也許是僅次於奶嘴的第二大戶,而且必須是那種長期使用的、稍微有些破舊的毛毯。是什麼給了毛毯如此大的魅力?這不僅因為它上面有寶寶熟悉的味道,還因為毛毯能帶來溫暖的觸覺聯想,而且摩搓毛毯的聲音又能聯想到媽媽的輕柔細語。

家中寶寶有戀物情結,這是一種態嗎?

我家丫頭快3歲了,對自己的東西跟得很緊,我們開始覺得這是個好習慣,但後來發現孩子“戀物”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比如說總是放不下家裡的小枕頭,這個小枕頭從出生的時候用到現在已經磨得又黃又舊了,可丫頭到哪兒都要帶著,每天晚上都要抱著這個破舊的小枕頭放在嘴邊吮吸著睡覺,沒有這個枕頭晚上就吵著鬧著不肯睡,給她換多新多漂亮的枕頭都不要。這孩子的“戀物”行為是不是太過了呢?

親子依戀是嬰幼兒時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現之一,就是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所謂“皮膚飢渴”,就是說,人存在著身體接觸的需要,尤其是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強烈,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孩子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放鬆。所以,孩子會“戀”上被子、枕頭、小熊這些物品。

寶寶正常的“戀物”行為並不是態,而且是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寶寶對物品的依戀就不是異常的。通常多數寶寶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依戀物,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等等。對於這種情形,媽媽一般無需干涉,更不應生硬地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寶的依戀物。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寶寶依戀物的衛生,其他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只要寶寶對物品的迷戀程度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那麼家長就無需過度擔心。除非是寶寶的依戀行為變成了極端狀態,幾乎要把依戀物品24小時帶在身邊,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寶寶哭鬧不休時拿來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寶寶經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煩啦,這不僅容易造成門牙突出變形,而且也很容易產生蛀牙。更何況嘴巴裡整天塞著奶嘴,寶寶就不願意開口,學習說話的進展也會很緩慢。

“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必須時刻關注的。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甚至須臾不可分離,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要把對孩子“戀物”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並以此為親近瞭解孩子習性的契機,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總結:兒童戀物情結,一般是在找尋一種安全感。熟悉親近的事物,就會讓她們產生好感。兒童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長要關注的。

 

標籤:【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兒童健康】、【飲食戀物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