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棗 | 養生知識網

 

A-A+

大 棗

2012年10月1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8 ℃ 次

為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的成熟果實。主產於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省。初秋果實成熟時采收曬乾,生用。

[性味] 味甘,性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主治] 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氣血虧損,體倦無力,面黃肌瘦,婦女血虛髒燥,精神不安之症。

[實用驗方]

1、治過敏性紫癜:大生食,每日3次,每次10-15枚,連續食用。或紅棗15-20枚,水煎服,每日3次,連吃5-7天。

2、治血小板減少症:紅棗120克,水煎,濃縮,食棗飲湯,每日2次。

3、治白細胞減少:紅棗10枚,花生衣10克,加適量開水,燉湯內服。兒童酌減,每日2-3次。

4、治缺鐵性貧血:大棗500克(去核),黑豆250克,黑礬60克,大棗煮熟,黑豆碾碎,加入黑礬,共搗如泥為丸,每次2克,每日3次。

5、治產後不寐:大棗10枚,當歸5克,酸棗仁5克。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

6、治後體虛:用紅棗10枚,黨參10克。加水煎,代茶飲。

7、治高血壓早期;紅棗15克,香蕉梗400克(干品25克),濃煎,每日3次服。

8、治煩躁失眠:大棗20克,白米30克,加水同煮成粥,睡前食用。或大棗20克,加白糖,睡前開水泡服,每日1次。

9、治血清膽固醇高:大棗10枚,鮮芹菜根10個,洗淨搗爛水煎服用,或加水燉服亦可。每日2-3次。

10、治浮腫:紅棗1500克,大戟500克,加水共煮一晝夜。去大戟,將棗焙乾研末,為12小包,每次1小包,每日3次(孕婦忌服)。

11、治虛汗、盜汗:大棗10枚,烏梅10克,每日1劑,2次煎服,連服10日為1療程。或紅棗10枚,烏梅肉9克,桑葉12克,浮小麥15克。水煎服用。還可用南棗30克,三角麥15克,開水沖後燉服。

12、治胃痛:取大棗7枚,丁香40枚。大棗去核,丁香研細末,分裝棗內。燒焦研為細末,分7包,一次服1包,每日2次,開水沖服。或紅棗7枚,紅糖120克,生薑60克,同煎,吃棗飲湯,每日1劑,2次煎服,連服數日。或大棗7枚(去核),胡椒7粒,胡椒放棗內蒸熟,連服數日。

13、治胃、十二指腸潰瘍:黑棗、玫瑰花適量。棗去核,裝入玫瑰花,放碗內蓋好,隔水蒸熟。每次吃棗5枚,每日3次。

14、治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干大棗去核,慢火焙乾為末,每次9克,每日3次。服時加生薑末3克。

15、治黃疸型肝炎:大棗250克,茵陳60克。共煎吃棗飲湯,早晚分服。

16、治血清轉氨酶高: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紅棗、花生仁、冰糖各20克。先煮花生仁,後加紅棗、冰糖)。每日1劑。

17、治頭暈:小紅棗、冬青樹枝共煮,早晚隨意食棗。每日2-3次。

18、治急性乳腺炎:大棗3枚,蜘蛛3只。大棗去核,各裝1只蜘蛛,焙熟研末,用黃酒15-20毫升沖服。每日2次。

19、治視力減弱:用南棗、烏棗各10枚。或單用南棗20枚,加豬肉或羊肉少許衝開水燉服,連用一周以上。

20、治胸腔積液:紅棗10枚,葶藶子15克。每日1劑,兩次煎服,連服10天。

21、治小兒濕疹:去核紅棗適量,內放少許明礬末,用瓦焙乾,研末撒患處。每日3次。

22、治遺尿:干紅棗10枚煮熟,去皮去核製成棗泥,干荔枝10枚剝皮去核取肉,加入棗泥,略加水用文火稍煮。每日食用1次,連服1個月。

23、治慢性腎炎早期:用紅棗、帶衣花生米各60克。文火煎湯食,連服用。配合藥物治療,可促進痊癒。

24、治痔瘡:紅棗250克(炒焦),紅糖60克。加適量水煮。每日分3次食棗飲湯。半個月為1療程。

25、治兒童後脾虛、盜汗、自汗:用大棗15枚,小棗60克,糯米50克。先用砂鍋將水燒開,放入糯米、小棗、大棗(去核)煮粥,以熟爛為宜。吃時可放入白糖或紅糖,分數次將粥吃完。

26、治神經衰弱:用南棗7-8枚,杞子20-30克,雞蛋2個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飲湯。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次左右即可見效。此法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養肝腎。適用於頭暈目花、精神恍惚、心悸健忘、失眠等神經衰弱患者服用。對視力減退,腎虛遺尿,尿後餘瀝,夜多小便,肺結核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能收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27、治過敏性紫癜後體虛:用紅棗10-15枚,兔肉150-200克,砂鍋煮或隔水蒸熟調味服用。每日2-3次。

28、治病後體虛:大棗8-10克,黨參20-30克,水煎湯代茶飲用,連服4-6天。亦可加陳皮2-3克以調胃氣。每日服2-3次。

29、治月經過多,痔瘡出血:紅棗20-30枚,水煎湯服食,每日1次,連服數日。

30、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蜜棗5-8枚,豆瓣菜(也稱西洋菜)500克,加清水適量燉湯服食。煎煮2小時以上效果為好。

31、治高血壓、頭痛:紅棗20枚,向日葵花托1只,加清水1500毫升煎至1碗,飲湯食紅棗。每日2-3次。

32、治虛寒性胃痛、反胃:紅棗5枚去核,每隻紅棗內放入白胡椒2粒,放在飯上蒸熟食用。每日2-3次。

33、治血虛心悸,思慮過度,煩躁不安:紅棗10-15枚,羊心1只洗淨切塊,加適量水燉湯,用食鹽調味服用。每日2-3次。

34、治血虛心悸,陰虛盜汗,腎虛腰痛,鬚髮早白,脾虛足腫:大棗50克,桂圓肉15克,烏豆50克。加1500毫升水煎至1000毫升左右,分早晚兩次服用。

35、治慢性支氣管炎、乾咳:紅棗10枚,豆腐皮50克,白菜乾100克,加清水適量燉湯,用油鹽調味佐膳。每日2-3次。

36、治胃痛:取新鮮帶皮生薑數塊,每塊切成兩半,挖空中心,納入紅棗1枚後合好,放在炭火上煨生薑至焦黑後取紅棗食用,每次吃5-6枚。每日2次。此法散寒,暖胃,補脾,常用以治療虛寒性胃痛,口淡,多涎沫,胃寒嘔吐等。

37、治癔病、失眠盜汗、煩躁不安:大棗5枚,小棗30克,甘草10克。以清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左右,去渣飲湯。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

38、治體虛倦怠,心悸失眠,食慾不振,便溏浮腫:大棗20克,黨參10克,白糖50克,糯米250克。先將黨參、大棗共煮後備用;再將糯米洗淨,放在瓷碗中,加水適量,蒸熟後扣在盤中,將黨參、大棗擺在糯米飯面上,參棗藥液加白糖煎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每日1次。

39、治久病體虛,脾虛氣弱:取紅棗250克,羊脂25克,糯米酒(或黃酒)250毫升。先將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煮軟後,倒去水,加羊脂、糯米酒煮沸後晾涼,然後倒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密閉貯存一周即可,每次吃棗3-5枚,每日2次。

40、治心氣虛,神經衰弱:大紅棗20枚,蔥白7根。將紅棗(洗淨用水泡發)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大火燒沸,約20分鐘後加入蔥白(連須),文火煎熬10分鐘即成,服時吃棗喝湯。每日2次。

41、治糖尿病;紅棗150克,去心蓮子1000克,豬脊骨1具(洗淨剁碎),木香3克,甘草10克(後兩味藥用紗布包紮),同放鍋中加適量水,用文火燉煮4小時。分頓食用,以喝湯為主,也可吃肉、棗和蓮子。每日2次。

42、治血虛:干紅棗50克洗淨,溫水泡發,花生米100克略煮,冷卻後取皮,將泡發的紅棗與花生米同放入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適量,以文火煮30分鐘。撈出花生米皮,加紅棗50克,待糖溶化後收汁即可。本品有補氣生血之功效。對產後、病後血虛、營養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以及癌症放療、化療後血象異常等均有改善症狀的作用。

[用量用法] 每次5-30枚,劈開煎湯服,或去皮核搗爛為丸服。大劑量可用至150克。

[使用注意] 本品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盛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以及痰熱咳嗽均忌服。

[營養與藥用] 本品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和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B、C、P等物質。大棗煎劑給小鼠灌胃共3周,證明有增加體重和增強肌力作用,並有保護肝臟的功效。

[文獻參考]

1、《神農本草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白藥。”

2、《名醫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澼。”

3、《本草匯言》:“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

4、《藥品化義》:“大黑棗,助陰補血,入肝走腎,主治虛勞,善滋二便。”

5、《藥對》:“殺附子、滅雄毒。”

 

標籤:【棗】、【大】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