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元節習俗:祭祖、搶孤、放焰口 | 養生知識網


 

A-A+

潮汕中元節習俗:祭祖、搶孤、放焰口

2016年03月03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1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在廣東,潮汕中元節習俗很有特色,有搶孤、放焰口、游燈等習俗,你聽說過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潮汕中元節習俗。

潮汕中元節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節”。中元節潮俗稱“鬼節”、“七月半”、“祭孤”,潮人有祭祖、搶孤、放焰口、演戲、游燈等民俗活動。

1、恤孤

潮汕民間俗稱此節為“七月半”,圍繞此日為中心各地各選取不同日子、時間進行形式多樣的“恤孤”活動,祭拜的對象是死前沒有家屬、死後沒人奉祀的無主鬼魂之類群體,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語土話中,稱“施”音為“薛”,比如詞彙“閃失”等發音就是如此,因此時至今日,民間稱呼“薛孤”的發音詞語其實正是指這項祭祀活動。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節,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這一天;不過這一日是正日,比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會等組織善信備辦三牲粿品到義塚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舉行盂蘭勝會,搭孤棚(祭壇),陳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飯、紙錢、紙紮衣物,請和尚、道士到來唸經、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還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還有活豬、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後,散發實物,或編號散發竹籤牌子,讓觀眾去搶,這就是所謂搶孤。

3、做七樣棵晶

惠來縣中元節要做七樣棵晶:新婦仔、荷葉包、三角樓、六角樓、雞規團、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潮安中元節也製作多種果品,其中有一種叫“鯉魚果”,用糯米皮包米餡,捏成鯉形狀,皮為紅色,點綴節日的拜祖物品。

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過神巫請死去的人來對話。這個神巫通常是婦女,人們用布蒙上她的眼睛,點上香,周圍的人唸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對話的媒體,人們可以通過她同死去的人談話。當“死鬼”拖完時,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處處人關門,雞鵝鳥鴨上條了,請阮童姐回家門。”這樣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狀態,讓其清醒復原。

這種民俗顯然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民間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請神巫“拖死鬼”。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時,要派船溯韓江至距城百餘里的三河壩,趕在儀式開始前,邊返航邊點燃一隻隻用大陶缽製成的豆油燈,並把它們放下江裡,意在引領八方孤魂野鬼前來受祭。

當法師高坐祭台之上,敲響引鐘,帶領座下一幫僧眾誦唸經文後,便將座邊一盤盤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便稱為“放焰口”。“焰口”傳說是印度的一種餓鬼的名稱。這種鬼喉頭細如針孔,常出口噴火焰。法師誦經是使他們的喉頭放開擴大,才能嚥得下食物。

潮汕中元節習俗

6、游燈

過去,潮安等地中元節此日午後,小孩子忙著趕製鯉魚燈,他們要模仿上元(元宵)節游燈,做一個小小的遊樂。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豎上一個鯉魚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蠟燭,點起火來,便算是簡單的小鯉魚燈了。

不過,七月十五給人們認為是“鬼節”,因此這一夜,大人不准孩子在附近遊玩至深夜,而且要早點睡覺,這樣,在游燈戲樂上,不免披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7、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於是,孩子們常喜歡悄悄跑到別家門口偷割“稻穀”,並常因此而引起家長們的爭吵和動武。清乾隆《普寧縣志》載該縣中元節“至夜插香列燭於路”、“農民插竹掛紙錢於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揚花季節,此俗或許是農民祭稻穀之神,或許是祈鬼靈以助農事。

潮汕中元節習俗已經為您介紹,想要知道更多中元節習俗,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

標籤:【中國三大鬼節】【中元節禁忌】【中元節吃什麼】【中元節的禁忌】【中元節的傳說】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