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巧果的2種做法 | 養生知識網


 

A-A+

七夕巧果的2種做法

2016年01月11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6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七夕節,民間有吃巧果的習俗,你知道七夕巧果的做法嗎?巧果的製作很簡單,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七夕巧果的做法,想要心靈手巧,這款美食不要錯過!

七夕巧果的做法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七夕巧果的意義一方面取自“巧”與“橋”的諧音,寓意著七月七吃巧果,牛郎織女就能在鵲橋相會;另一方面,也是女子借“巧”字乞巧、討巧之意,希望上天能夠賜給她們一雙巧手。

巧果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先將面皮切成一兩寸長的條形,然後放入滾燙的油鍋裡,炸至金黃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撈起來,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巧果還有另一種做法:在麵粉中加入雞蛋和糖,不摻一點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後,揪出一塊劑子,摁進用桃木或棗木刻成的精美模子裡,然後照面板一磕,一個個可愛圖形的巧果誕生了,進爐一烤,香飄十里。

七夕巧果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麵粉500克、溫水220克、酵母1勺、糖50克、黑芝麻50克。

做法:

1、溫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白糖的麵粉中,揉成均勻的麵團。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一小時,醒發好的麵團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2、揉好的麵團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裡,用手指按壓,並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面。

3、最後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干布醒發一刻鐘,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鐘就好。最後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撒上黑芝麻,也放進烤箱裡烤熟後拿出,晾涼後即可食用。

做法二

材料:麵粉250克、糖25克、酵母2克、牛奶125克。巧餅模。

做法:

1、將麵粉,糖,酵母,混合均勻後,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麵團(多揉一會兒,組織更細膩),覆蓋發酵。

2、發酵至1、5倍大時,取出,再充分揉面,排出氣泡,重新揉成光滑麵團。將麵團揉成長條形,分切成若干個小劑子。將模具內先撒滿麵粉,轉勻再倒出多餘麵粉。(防粘處理)

3、將小面劑子放入模子內,按壓結實,用利刀沿模子表面平切去多餘的面後,再按壓結實。將模子反過來,敲案板,扣出小面坯。依次做完其他。

4、平底鍋小火加熱,將生坯從邊緣開始逐個擺入(稍微間隔出一點距離,防止膨脹粘連),最後放入中間位置。小火干烙至兩面上色均勻即可。

農曆七月七日的“乞巧”之日,巧手的你不妨在家製作這款好吃的巧果!

標籤:【七夕】【七夕節通常吃什麼】【古代七夕節吃什麼】【七夕巧果】【蘇州七夕節的習俗】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