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養生之道網導讀: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民間流傳最廣泛的是端午節賽龍舟與屈原有關,其實關於賽龍舟的傳說有很多版本,到底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對於賽龍舟的由來,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流傳的最為廣的就是紀念屈原說了,以下是賽龍舟由來的各種說法。
1、紀念龍神說
傳說,很久以前,鄒圩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髒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裡網住了一條小蛇。漁人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裡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裡。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2、源於紀念屈原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3、沅陵盤瓠招魂說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舟發源於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兒六女,兒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瑤、侗、土、畬、黎六個民族。
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隻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5千年前,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千多年。
傳說歸於傳說,史料記載還是有其可考性。賽龍舟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其實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那時候的古人,在急鼓聲中劃著刻成龍形的獨木舟,進行競渡遊戲,娛神樂人。這是一種祭祀儀式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龍舟競渡遊戲是熟習水性的南方人發明的,之後才漸漸傳入北方。
龍在傳說中是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物,是南方稻作民族的文化崇拜圖騰。人們在祈禱風調雨順的時候,往往就是對龍進行禱告。稻作民族的生活,與龍的寓意息息相關。所以龍舟競渡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競技運動,它的背後還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以及團結協作奮進的文化內涵。
龍舟賽有著嚴謹的儀式
整個龍舟賽活動有著一套嚴格的程序和嚴謹的儀式,每年的端午節前一個月,參賽者必須進行嚴格的訓練,在下水訓練前村中要訂好日子,然後選一位年紀大、威望高的老人作代表為龍舟點睛,村中的賽龍舟教頭(即教練師傅)在定好的良辰到來之時,把往年埋在沙田里的龍尾取出來,這叫“起龍神”,龍神起出來後必須先拜龍神。
再將龍尾洗淨曬乾,把龍尾抬回祠堂內,對破損、殘缺的部位進行修補,並且用鮮艷的油漆為龍尾上顏色,畫上新的龍鱗,這叫“穿新衣”,最後把龍頭龍尾連接,合併成可承載五六十人的大龍船。
下水訓練這一天挑選好良辰吉日為“采青”,就是把事先已經準備好的采青用的材料,如香茅草、柚子葉或黃皮葉、生菜捆綁在一起,然後把香茅草圍住龍船嘴,接著用準備好的食物祭拜龍神,意思是讓龍神吃飽,好有勁衝刺,同時也保佑劃手們平安。
標籤:【端午節】、【為什麼】、【龍舟】、【養生之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