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書下的消費者何去何從 | 養生知識網

 

A-A+

養生書下的消費者何去何從

2021年11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要說現在哪類書最火,中醫保健類圖書肯定當之無愧。然而,在表面紅火的背後,不少專家與業內人士卻憂心忡忡。

缺乏科學依據

常言道“有什麼別有”。生可真是件既麻煩又頭疼的事情:醫院掛號難、看難、費用高姑且不論,面對醫生開的那麼多藥也心生忐忑——“是藥三分毒”啊……於是,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今天,養生保健類書籍成了圖書市場的暢銷貨。據國家出版部門統計,2008年大眾健康類圖書的銷售增長速度一度高達30%,在暢銷書中更是佔到了17%的份額。但是,隨著養生保健書的暢銷,其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面對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一些出版商為了追求利潤,粗製濫造,導致一些養生保健書籍的內容毫無科學性,漏洞百出。

驚人怪論——缺乏科學依據

在購買、閱讀養生書籍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書的內容缺乏科學依據。一些作者為了吸引讀者,追求轟動效應,拋出一些新、奇、特的觀點,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筆者在號稱台灣地區上市4個月就賣出10萬冊的《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中,發現這樣的觀點:海產品皆有毒,吃豆腐傷肝腎,每天只應吃兩餐,維生素片不可食用,塊狀的肉類不能吃。作者自稱金朝醫學家劉完素第三十三代後裔、明朝太醫劉純第二十四代後裔,擁有治療癌症的祖傳秘方。

這些和人們平時生活習慣大相逕庭的觀點有何科學依據?不得而知,卻會引來一些心存好奇的讀者盲目購買。

觀點打架——難辨誰家有理

一些養生書籍鮮亮各異的封皮、豐富多彩的插圖引人注目,書中內容卻經常會出一些相互矛盾的觀點,讓讀者越讀越糊塗。

筆者注意到,對於日常洗臉,有的書中提出“洗臉最好要用冷水,刺激臉部血管,有助於分泌皮脂”;有的卻認為“洗臉要用溫水,毛孔擴張有利於清潔”。有的書中說水果不能與海鮮同吃;有的書卻介紹海鮮水果沙拉美容養顏的功效。有本書宣稱:舌苔應該用牙刷勤刷,理由是舌頭上的味蕾長期被舌苔遮蓋,除了不衛生還會產生口臭,味覺也會變得遲鈍。而另一本書則稱:不宜刮舌頭,長期刮舌會使味蕾萎縮,功能減弱,食慾也會跟著降低。

一本叫《有病不用上醫院》的書中寫著:“游泳是支氣管哮喘患者最好的運動療法之一”,而另一本書則認為哮喘患者不適宜游泳,理由是“游泳池中的氯會誘使哮喘發作”。有意思的是,在一家書店,擺在《有病不用上醫院》旁邊的,恰恰是一本《有病就得看醫生》的書。

像這樣截然相反的觀點,作者在各自書中都解釋得頭頭是道,消費者究竟應該聽誰的呢?

魚目混珠——出版商東拼西湊

據業內人士披露,有的出版商招聘一批“槍手”東拼西湊,為的就是經濟利益。一個月就能拼湊一本書,為吸引眼球廣泛徵集奇談怪論。書中的觀點往往未經科學實驗、科學論證。一些號稱保健專家的作者,也是因為先寫書成名後才成為了所謂的“專家”的,而不是成為專家後才寫書的。這些粗製濫造的養生書籍魚目混珠,引起廣大讀者的極大不滿。

與其他書籍不同,養生書籍直接關係到讀者的健康。不少讀者因為相信書中的話才去購買,然後以書上的說明、介紹去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吃什麼、怎麼吃、運動還是靜養、早晚要注意什麼、四季要怎樣保養等等。如果書中存在不科學甚至偽科學的東西,豈不是誤導讀者,變相害人?

專家建議——設立准入門檻

奇怪的是,這些內容缺乏科學依據的養生書,卻得以出版發行,這裡我們不得不問一句:在出版這些養生書之前,出版社有沒有審查過作者的身份和相關的資格,有沒有審閱過書中的內容?報刊圖書管理部門是否做了有效的監管?

調查中,醫學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建議,應盡快設定養生書籍准入門檻,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劣質養生書籍監管清查,杜絕濫竽充數者,使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標籤:【何去何從】、【消費者】、【書下】、【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